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4/27 15:38: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近日食品安全問題頻現,“瘦肉精”還未走遠,“染色饅頭”就鋪天而降,劣質粉條、牛肉膏、毒豆芽等也紛至沓來。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挑戰著政府公信力。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與國務院參事等座談時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嚴重地步。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導火索已經被點燃,全社會食品行業的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將受到食品安全問責的影響,其中原材料提供環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而食品加工、銷售環節將是整治的重點。”記者采訪的食品領域專家表示,“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迫切需要的是執法者的責任心,生產者的道德和良心。”
生產環節: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恰恰是因為法律法規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沒有得到認真地履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黨委委員馬勇接受采訪時表示,把好食品安全關不僅要靠企業或者企業家的自律,還要依靠社會他律,即政府的監管。
“出現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原因是觀念在作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首先要強調法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從事食品工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依法經營。作為企業家創辦企業,目的是不擇手段賺錢,還是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者服務?這取決于一個企業家的道德與社會責任。” 馬勇說。
由于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政府部門將提高食品企業的準入門檻,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被淘汰的幾率加大。食品類企業的資本格局也將發生改變,企業生存風險與食品安全的關聯更加緊密。馬勇認為,“如果不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將可能導致食品類企業的市盈率繼續降低,甚至倒閉。”
監管環節:不缺技術標準而是監管未落實到位
“在當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大環境中,完全把13億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交給企業家的自律,并不十分可靠,我們還需要法律來規范和調整社會秩序。”馬勇認為,食品安全更大的責任就在于監管環節。
“國家宏觀層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相對來說是比較完善的,問題出在執行上,具體監管責任沒有落實到位。以瘦肉精為例,不難看到,如此多道動物檢疫的關口都被人民幣買通,100塊錢就能買一個質檢憑證,在這種情況下,怎么保證監管的實效?”馬勇說。
“從新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后,衛生部負責標準的制定。到目前為止,梳理所有現存的標準,會發現過去有多套標準存在,有些標準是重復交叉,有些相互矛盾。”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說,“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衛生部已經梳理出四部巨大的基礎標準,包括污染物標準、添加劑標準等,現在正在陸續頒布。”
王竹天指出,目前我國按照法律要求,不斷完善和制定標準。2010年我國頒布了100多項新食品安全標準,從標準設置水平來看,和國際法典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比較接近。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說:“有些標準長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變。國內食品標準偏低的緣故在于標準低一點,就有大量企業被放進去,而標準一高,一些生產能力落后的企業就會被淘汰出局,而標準恰恰遷就了一些落后企業。”
“我們國家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出現在小作坊,消費者要堅信食品安全整體上是好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員、標準與監督技術室副主任張儉波表示,其實大家可以放心購買我們自己生產的食品。
國際經驗:執法者要有責任心 生產者要有道德和良心
“只需要一點執法者的責任心,生產者的道德和良心,就完全可以解決了。” 馬勇認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和西方不同,發達國家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是意想不到的,比如突發性的、食物品種變異,或者自然災害造成的一些偶然性的問題。相反我們出現的是一些低級問題,如摻雜了有毒有害的東西,這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監管手段。
“如果完全照搬發達國家的觀念制度,會有一定的困難,但并非不能借鑒。”馬勇認為,目前我國初級養殖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下,情況已經有所改善。“當然我們并不是鼓勵所有殺豬的都去養豬,所有賣牛奶的都去養牛,但是如果具備條件,有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區域的農產品生產,在區域經濟規范化、規模化上就能實現比較好的管理模式。發達國家的這種模式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據了解,發達國家的食品標準往往處于動態更新中,政府監管部門、第三方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有較好的聯動機制。英國、德國等都有相應的獨立研究機構,經常能早于政府部門發現一些食品安全風險,并提出獨立的研究報告。食品標準并非一定了之,也要不斷更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