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4/13 9:31: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今年以來,全省畜牧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全省畜牧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高位求進、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加大各項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做好現代畜牧業深入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等工作,一季度畜牧業經濟形勢開局良好。據行業快報,一季度全省肉類總產量同比增長5.02%,禽蛋產量同比增長4.77%,奶類產量同比增長4.08%。估算一季度全省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72.24元,同比增長23%。
一、當前我省畜牧業經濟形勢
(一)生豬生產穩定發展,價格保持上漲,效益有所增加
1.生產形勢
當前生豬生產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生產保持平穩發展。從全國來看,據農業部監測,2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44億頭,同比增長0.18%,環比減少0. 22%;能繁母豬0.47億頭,同比減少3.27%,環比減少2.1%。從省內來看,行業快報顯示,一季度全省生豬出欄同比增長3.84 %;季度末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同比分別增長2.16%和1.47%。二是生豬散養戶繼續減少,適度規模養殖戶持續增加。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逐漸轉好,農民工工資上漲,生豬養殖市場、疫病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更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我省農村散養戶進一步減少。據初步統計,2010年全省生豬養殖戶1118.84萬戶,占農戶總數的58.8%,比上年減少102.67萬戶,減少8.4%;其中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30.61萬戶,比上年增加4.38萬戶,增長16.70%。對全省26個農區縣260個村定點監測顯示,2月底養豬戶比重為35%,同比減少3.63個百分點,環比減少0.8個百分點。三是生豬屠宰量保持穩定。據商務部公布資料,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場1-2月生豬屠宰量3786.8萬頭,同比增長1.57%,據省商務廳監測,我省規模以上屠宰場屠宰生豬361.45萬頭,同比增長0.46%,數量保持穩定。
2.市場價格
今年以來,我省生豬價格與全國走勢基本一致,總體呈上漲態勢,但與以往年份走勢大相徑庭。按照以往規律,春節后生豬價格會有所下跌,但從前三個月來看,我省活豬、豬肉價格穩中略升,仔豬、母豬價格上漲較快(見下圖)。據對36個定點縣集市價格調查,1-3月每公斤仔豬、活豬、豬肉平均價格分別為17元、15.09元和24.12元,同比分別增長46.43%、47.36%和24.18 %。當前價格分別為17.76元、15.44元和24.46元,比年初分別上漲3.71元、1.23元和0.87元,分別增長26.50%、8.66%和3.69%。當前一頭二雜后備母豬價格為1233元,比年初上漲123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27元。
春節后出現活豬、豬肉價格穩中有升,仔豬母豬價格快速上漲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能繁母豬存欄略有下降,生豬供應相對穩定。據農業部監測,全國能繁母豬存欄0.47億頭,同比減少3.27%,生豬生產能力基本保持穩定。二是仔豬、母豬出現補漲行情。前幾年生豬價格波動大,養殖時虧時盈,農戶對后市發展的觀望態度更明顯,養殖更加理性。2010年下半年活豬價格迅速回升,漲幅達到26.6%,而仔豬、母豬價格回升緩慢,僅上漲10%左右,說明當時養殖戶并沒有因活豬價格上漲而盲目擴大養殖規模。而今年中央提出了“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了養殖戶對生豬價格穩定的預期,加之春節后活豬價格保持穩中略升的態勢,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刺激了仔豬、母豬價格上漲。2月第2周以來,仔豬價格快速上漲,每公斤一周上漲達到0.5元;第3周開始,二雜后備母豬價格也結束了穩定的態勢,每頭一周上漲15-25元左右。三是生豬養殖成本上升支撐豬價。當前玉米、育肥豬飼料價格每公斤分別達到2.35元和3.11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5%,比年初增長2.52%和0.79%。養殖成本上漲對豬價起到支撐作用。四是物價水平整體上漲拉動豬價。2010年,我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2%,漲幅比上年擴大2.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1%。物價水平整體上漲拉動豬價上漲。
3.養殖效益
一季度我省生豬養殖效益總體形勢良好,前三個月豬糧比價(見下圖)分別為6.31∶1、6.27∶1和6.32∶1,按當前價格計算出欄一頭豬盈利達到300元以上。估算生豬產業拉動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45.30元。
4.河南雙匯“瘦肉精”豬肉事件對生豬價格和銷量的影響
央視播出河南雙匯“瘦肉精”豬肉事件后,農業部開展了對全國39個定點縣集貿市場生豬價格日報監測。從目前情況看,生豬價格、豬肉銷量除河南洛陽下降較大外,其余監測點豬價和銷售量都屬于正常波動,受到“瘦肉精”事件的影響較小,今后影響尚待進一步觀察。同時,全省畜牧系統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瘦肉精”、“三聚氫胺”等違規違禁藥品的監測力度,更加加大了對畜產品質量和動物衛生安全的監管,力爭使其影響保持在最低程度。
5.走勢預測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影響生豬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生豬供求關系的變化,仔豬、玉米等養殖成本,疫病、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突發因素以及豬肉進口、儲備政策等宏觀調控因素都會影響豬價波動,其中供求關系是根本因素。從供應情況分析,當前全國生豬存欄總體上保持穩中略降,今年生豬出欄量將保持基本穩定,供應仍然充足。從消費需求分析,全國豬肉消費需求基本穩定。從養殖成本分析,今年玉米等飼料價格繼續保持高價位可能性很大,養殖成本將略有上升,對豬價產生一定支撐作用。從國家宏觀政策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1年“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豬肉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消費品,國家將加大調控力度,一旦出現豬價波動幅度過大,政府將通過調整豬肉進口量、儲備量等手段實施調控。
綜合以上因素,預測今后幾個月活豬價格總體上將呈平穩走勢,波動幅度比去年明顯減小,養豬效益將高于去年。
(二)牛羊生產穩定,價格高,效益好
近年來,各地把發展肉牛肉羊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來抓,加大了肉牛、肉羊改良和生產的扶持力度,加之受肉牛、肉羊市場價格高位穩定,養殖效益好的拉動,牛羊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據行業快報,一季度全省牛、羊出欄同比分別增長6.63%和4.63%;季度末牛、羊存欄同比分別增長1.62%和2.46%。
牛肉、羊肉價格近年保持持續走高態勢,牛肉價格今年2月達到歷史最高,為33.82元/公斤,3月以來略有回落,目前仍處于高位,價格為33.44元/公斤(見下圖),同比上漲4.79%;羊肉價格一直保持上漲態勢,當前每公斤達到39.36元,同比上漲15.16%。根據牛羊肉目前價格走勢和消費習慣來看,預測隨著夏季到來,牛羊肉價格會微幅下跌,但總體上保持高位,年底價格還將會有所上漲。按目前價格測算,農民出欄一頭肉牛可獲利1500元左右,出欄一只頭羊可獲利300元左右。估算牛羊產業拉動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5.9元。
從全國來看,我省牛肉、羊肉價格相對較低。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牛肉價格最高,每公斤超過43元,上海、福建等地羊肉價格最高,每公斤超過50元。東北地區牛肉價格最低,每公斤31元左右,黑龍江等地羊肉最低,每公斤32元左右。我省牛肉價格比全國均價大約低2元,羊肉價格與全國均價相當。
(三)小家禽畜持續發展,禽產品價格繼續上漲,養殖效益上升
據行業快報,一季度全省禽、兔出欄同比分別增長8.42%和8.34%,增幅在主要畜種中居首位;季度末禽、兔存欄同比分別增長4.06%和5.70%。
活雞、雞蛋價格從去年9月開始保持較快的上漲勢頭,今年2月達到歷史最高價,每公斤分別為24.53元和11.76元,3月份價格出現回落。目前分別為23.58元和11.33元(見下圖),同比分別上漲29.58%和20.88%。蛋雛雞和肉雛雞價格仍然保持較高價位,當前價格分別為3.87元/只和3.71元/只,同比上漲51.76%和53.31%,反映出養殖戶對今后形勢仍然看好,補欄積極。估算家禽、肉兔產業拉動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21.04元。
我省家禽價格在全國相對較高,目前活雞、雞蛋、蛋雛雞、肉雛雞分別比全國均價高出7.47元/公斤、1.93元/公斤、0.86元/只和0.83元/只。
(四)玉米價格,配合飼料價格呈小幅上漲趨勢
我省玉米價格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上漲,目前達到2.35元/公斤的歷史高價(見下圖),同比上漲13.53%,與全國其他省(市、區)相比也處于高位,比全國平均高0.15元/公斤。根據供需狀況和國家宏觀政策分析,預測今年玉米價格將保持小幅上漲的態勢。2010年全球玉米產需繼續增長,但是需求增幅遠遠超過產量增幅。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口徑,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增加219萬噸,消費量則增長2541萬噸,遠遠超出產量的增加量。主要原因是玉米的飼料用量溫和增長以及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玉米深加工用量出現了明顯的恢復性增加。
二、當前我省畜牧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畜牧業生產方式有待加快轉變。盡管近幾年我省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有所提高,但與現代畜牧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據初步統計,2009年我省年出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比重為43.2 %,比全國低10多個百分點。同時,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養殖污染治理問題也逐漸成為我省畜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二)保障農民畜牧業持續增收壓力大。主要表現在產業鏈各環節利潤聯結機制不健全,養殖環節處于弱勢,利潤既受人工、飼料等成本上漲的影響,又要受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保障程度低,農民增收壓力大。
(三)疫病、市場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整體加大。畜禽疫病復雜多變,養殖較為分散,防疫難度增大;市場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市場行情波動大、頻率高,養殖效益不穩定;“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畜產品質量安全惡性事件不斷發生,質量安全風險加大。
三、保障我省畜牧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畜牧業投入力度。一是繼續加強現有畜牧業扶持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范圍,增加良種補貼、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動物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畜牧產業化、草原生態建設資金;二是優化畜牧業投資結構。加大對牛羊禽兔等畜種發展,種畜禽場建設以及農戶圈舍改造等的財政投入;三是逐步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方式。通過引導民間資本注入、加大信貸資金扶持力度等措施吸引社會資金進入畜牧業。
(二)著力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以3個現代畜牧業試點市以及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和2個牧區現代畜牧業試點縣為抓手,推進全省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一是切實用好國家畜牧業扶持政策,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良種補貼、現代畜牧業發展等項目建設和管理,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二是大力發展以標準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畜牧業循環經濟,推行標準化生產。三是大力實施畜牧業科技提升行動,加強科研和推廣力度,加強科技服務指導,加強基層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畜牧業產業內在提升。四是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以加工促發展,以加工帶基地,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三)創新推廣產業發展新機制。一是創新思路,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子。二是大力推廣“六方合作+保險”、托養、寄養、訂單養殖發展機制和“種畜禽場+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集中或分散建設標準化圈舍養殖小區發展模式等各地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成熟經驗和成功做法,引導分散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四)主動應對畜產品價格波動。加強宏觀調控,構建市場風險防范機制是應對價格波動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完善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監測,科學分析生產和消費形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正確引導養殖戶調整生產,規避市場風險。二是建立調控預案,必要時通過增減政府儲備和發放,鼓勵或限制進出口等手段進行宏觀調控。
(五)加強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我省是全國主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大量畜產品需要外銷,省外市場開拓程度直接影響農民收入。一是要加強產銷銜接,通過訂單生產、農超對接等形式,以銷促產,切實解決畜產品區域性、結構性、階段性滯銷問題,促進畜產品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二是鼓勵發展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畜產品經紀人、畜產品批發市場等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畜產品推介會、對接會,加強網絡營銷,努力提高我省生豬等優勢畜產品省外市場和出口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