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致富經 >  “村村大學生”周淑清帶領村民致富 養鴨3000只年賺30萬

“村村大學生”周淑清帶領村民致富 養鴨3000只年賺30萬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4/11 14:02:00 來源:東北網 閱讀數:

  自2004年黑龍江省開展“村村大學生”計劃以來,培養了近萬名大學生到農村工作,涌現了許多優秀的“村村大學生”。周淑清便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她從2006年起開辦了養殖場,并成立合作社,鼓勵村民入股,帶領全村人民致富。現在,周淑清已有養殖場地2萬平方米,養殖水面1.8萬平方米,綠萍池2千平方米。商品蛋鴨3000只,年產蛋75萬枚,年收入30多萬元,并且,她還創立了自己的鴨蛋品牌。

  鴨子對于周淑清來說,有特別的意義。2006年,黑龍江省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周淑清正式成了銀畔養殖合作社的老板,和家人共同奮斗四年之后,如今的她“統領”著3000多只“鴨兵鴨將”,被鄉親們戲稱為“鴨博士”。但對于這個稱號,她絲毫不覺得難堪,反而欣然接受。她現在不僅做出了自己的鴨品牌,還準備在好山好水的石河村開設幾家“農家樂”,讓更多人享受到“綠色”生活。

  每天十多個小時工作和鴨子們一起過年

  周淑清每天要在鴨場10個多個小時,早晨進入養殖場,只要一看到河里和大草地上的鴨子在嬉戲玩耍,她就像打了一針興奮劑,養殖場的每處她都要親自檢查,從飼料的配比到鴨子的狀態,從河水的溫度到水質的變化。每天10多個小時的工作讓她累并快樂著。

  看著這些鴨子周淑清回憶說,五年前,在很多人的反對聲中,她辦起了自己的養鴨場。租的地皮荒廢得太久,河塘里都是巨大的樹根,一家老小全都上陣,硬是把一個個樹根給拖走了。2006年,第一次從外地購進的近3000只鴨子,因為是晚上送的貨,第二天一看,里邊夾雜了不少的“瑕疵品”,有的腳是跛的,有的脖子粗得不正常。于是,2007年9月,她從哈市再次引進鴨子時,就和父母、丈夫一起,在幾千只鴨子里一只只地查找,把有問題的鴨子抓出來,另外調養。“你想想,被幾千只鴨子簇擁著,又是大熱天,那種味道,真是讓人受不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她還是忍不住皺起了眉,但又不禁莞爾:“自從鴨場開起來,我每年過年,就都是和鴨子一起過的。這樣的經歷,是很值得回憶的!”如今在她的努力下,養殖場地已有2萬平方米,比5個足球場還大,養殖水面1.8萬平方米,綠萍池2千平方米。每天靠賣鴨蛋就有上千元利潤。

  現今,當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專注于高科技創業時,作為“村村大學生”的周淑清選擇了一條農村養殖創業路,并且辦得紅紅火火。她還鼓勵村民入股,帶領全村人致富。

  缺乏經驗700只鴨子只剩70只

  周淑清是阿城石河村人。從小學習成績就特別好,小學到初中,她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上世紀90年代的石河村經濟條件差,村里不少人,都進城打工去了。“女娃兒書讀得再好有什么用,出去找份活,稼個好人家吧!”因為父親這一句話,周淑清終止了學業。盡管不甘心,但考慮到家庭條件,她只能承受這一切。沒多久,她就與同村的一個小伙子結婚了。婚后的她一直悶悶不樂,“難道我這一輩子就窩在村子里洗衣服帶孩子?我一定也要有自己的事業!”

  周淑清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中央電視臺的農業頻道給吸引住了。原來里邊有個講養殖技術的節目,每天講述一些養殖專業戶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從小愛養些小雞小鴨的她覺得很親切,細心的她還結合電視中談及的內容與村中環境作了對比。當時,盡管石河村地理位置偏僻,但水資源豐富,當地村民幾乎家家養鴨,經常有人開車來這里買鴨蛋,但當時村民家的鴨子并不多,所以鴨蛋經常供不應求。

  在村里考察了地形、水質和環境后,她與一些熟識的養殖戶聊了起來,她發現鴨子吃的都是廉價飼料,有些養殖戶為了給鴨子催長還打激素。她想,如果用綠色環保的概念養鴨,一定能贏得市場的認可。經過反復對比思考,她決定辦個養殖場。

  “我現在養不起你啊?自己非得到外面折騰?”周淑清把養鴨的想法告訴丈夫后,丈夫的回答讓周淑清很無奈。她頂著重重壓力決定先試一試,之后,她將家里僅有的3萬多元存款“偷”出來進了700只鴨子。

  “那種臭臭的氣味,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31歲的周淑清,至今仍記得第一次進鴨棚的感覺。“鴨子的作息時間是很有規律的,每天凌晨5點它就起床了,你得在它起來前準備好吃的,趁它去吃東西了,再去撿鴨蛋,一直要忙到上午八九點,自己才有時間吃飯。”剛開始時,周淑清每天凌晨4點就要起床忙。夏天飼料容易壞,周淑清頂著太陽,把給鴨子吃的蝦,用大鍋煮熟,再鋪在平地上晾干,幾天下來,周淑清就被曬成了黑人,到現在皮膚也白不回來。喂鴨子時,給鴨子吃的蠶蛹里有種蟲愛咬人,周淑清的小腿上被咬得全是傷口。盡管如此,第一次創業的周淑清由于缺乏養殖經驗仍然失敗了。2002年7月的一個上午,對周淑清來講,仍記憶猶新。眼看著鴨子成群打蔫,緊接著成片死亡,周淑清卻束手無策。轉眼間,700多只鴨子只剩下了不到70只。從此,周淑清整日悶悶不樂。“為什么鴨子會成片地死呢?”當時的她一直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直到后來她經過學才明白,當時的700只鴨子,在引進時就已經帶有病菌。

  經過這一次打擊,周淑清對引進渠道格外謹慎。

  “村村大學生”圓了她的夢

  直到2004年的一天....打破了周淑清的苦悶。村書記把她叫到了村委會,“小周,省里的“村村大學生”開始選拔了,咱們全村就選你了,高興不?”“高興,我一定不辜負組織對我的培養!”就這樣,2004年,周淑清通過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黑龍江省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在校期間,她認真學習了《養牛》《養豬》《養禽》《經濟動物飼養》《遺傳學》《育種學》等課程。她刻苦鉆研,勤奮努力,利用業余時間和老師到養殖場實踐,真正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深知這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擔子很重,這不僅是為自己以后的創業打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帶領全村百姓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每每想到這些,她就會加倍努力,總不敢有松懈怠慢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努力,周淑清獲得了2006年度二等獎學金并于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黑龍江省農業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證書。手里拿著沉甸甸的畢業證書,她流淚了,三十一歲的她重返校園,這不僅豐富了她的文化知識,更讓她成為新一代農民青年中的佼佼者,同時也增加了她繼續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你還沒折騰夠嗎?咱家這點老底都被你折騰光了!”父親和丈夫都不同意她再次搞養殖。建棚養鴨,需要投資。對于“一窮二白”的周淑清來說,這無疑是一道不小的“坎”。家人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業發不了財!”2006年,不顧丈夫及婆婆的指責,周淑清又拿出了家中的6萬元積蓄。先斬后奏、破釜沉舟,根本沒給父親反對的機會。接下來,她開始跑銀行,爭取貸款。“只要有希望可以貸款的地方我都跑遍了。”周淑清回憶當初情景時說。

  不知跑了多少次,終于有一天下午,周淑清接到一個電話:“來辦貸款手續吧!”欣喜若狂的她騎著電動車直奔銀行。那會兒天剛下過霜,周淑清一不小心,連車帶人摔在地上。開弓沒有回頭箭。周淑清從銀行貸款3萬元,邁出創業的第一步。終于,鴨場開辦了起來。她從哈市引進了第一批鴨子,建起了鴨廠。由于掌握了科學的養鴨的技術,定期防疫,鴨子的成活率達到了93%。

  創品牌帶村民致富

  剛開始,家里的鴨蛋賣不出去,最嚴重時幾千斤鴨蛋積壓了一個禮拜。而現在,周家的鴨蛋已是遠近聞名,不少企業點名訂貨,一些市內的客人還會專門開車來購買。“周淑清養鴨掙錢了!”這一消息在村里不脛而走。村民紛紛找到周淑清,要求養殖蛋鴨。火候到了,為擴大養殖規模,周淑清趁機發動群眾參股。同時,2008年4月份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投資6萬元在河邊建了宿舍、料庫和塑料大棚鴨舍。2008年下半年她建立一個生態養殖園區。同時,她還在養殖園區內的漁池中建了一座古典風格的木質亭臺,通岸邊修鐵鏈木板吊橋,集休閑、垂釣、旅游、養殖一體化。為市場而發展,為經營而耕作,使農產品實現*值。幾年來她的養鴨場越辦越大,收益越來越好。人事局把她樹立為大學生回村創業典型,幫助她申請商標,創出小山村特有品牌“得丫路”。2008年底她的鴨場注冊成了公司—新平河畔養殖有限公司,鴨蛋被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為“無公害鴨蛋”,2009年3月31日,當地媒體報道了周淑清做為個體養殖場創業的成功事例。2009年6月,周淑清獲首屆“百名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創業之星”光榮稱號。

  當她的生態園區上規模后,還利用河邊的三百多畝廢棄沙場為資源,吸引資金與種禽場、孵化場、飼料場、種養殖技術服務部、屠宰場、蛋品加工廠等聯合,為村民提供育雛、飼料、疫苗、技術,再回收畜禽產品,讓村民放心大膽的干,沒有后顧之憂。

  2007年帶動一些養殖戶養商品蛋鴨2000只,2008年有一些養殖專業戶入股。先后經過兩次擴大規模,現如今,周淑清已經融資數十萬元。已有鴨舍3棟,宿舍和料庫1棟,洗蛋機1臺、養殖場地2萬平方、養殖水面1.8萬平方、綠萍池2千平方、養商品蛋鴨3000只,年產蛋75萬枚,年利潤30多萬元。

  目前,周淑清正在籌劃進一步擴大規模,擴建鴨舍1800平方,蛋庫及加工車間100平方,孵化室1棟,購孵化機2臺,運輸車1臺,鉤綠萍池5千平方,養殖商品蛋鴨1萬只,種鴨2千只,給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的農民通過養鴨致富。

  養鴨子讓周淑清收獲的不僅僅是充實和快樂,更重要的是向村民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這張答卷上,群眾給她這個大學生“村官”打的分數是滿分。

  相關鏈接

  2004年,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中共黑龍江省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人事廳、黑龍江省財政廳、黑龍江省公安廳、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八大部委聯合下發黑教聯[2004]47號文件確立旨在把“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列為“十項利民行動”的33個重點推進項目之一,爭取在3—5年內選派、培養近萬名大學生到農村從事村務領導工作,全面提升我省農村工作水平的政策。參加這項計劃的大學生被稱作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志愿者。

  據了解,從2004年開始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進一步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2009年起加大“村村大學生”培養力度,將每年招收1500名來自農村中小學、鄉鎮醫院(衛生所)的一線工作者和農村致富帶頭人,進行專科層次學歷教育培養。“村村大學生”計劃由培養高校組織學生報名考試,由村委會推薦,鄉村醫生和鄉村教師還須由縣級衛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同意簽章。學生不遷移戶口、不改變現有身份。實行村來村去,并簽訂回村創業協議和誠信保證書,保證畢業后回村(原單位)生活、工作五年以上。

畜牧家禽網編輯:agronetwubin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