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30 16:29: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臨邑縣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打破人們的常規思維,緊扣市場規律,使養殖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去年,全縣養殖業產值達到25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的55%來自養殖業。
畜禽越殺越多
在年宰殺3000萬只肉雞的德州福潤禽業有限公司,一只活雞被分割加工成120多種產品。該公司經理李文德介紹,他們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還銷往歐美等海外市場,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利稅5100萬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過去,臨邑縣沒有像福潤這樣的宰殺加工龍頭企業,畜禽銷售一直是個難題,影響了群眾的養殖積極性。近年來,該縣先后引進培育了年宰殺300萬頭生豬的德州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年宰殺1000萬只肉鴨的魯北種禽等45家畜禽加工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獅口”大開,原來的養殖規模已經遠遠填不飽他們的“肚子”。
“從六和孵化廠購進鴨苗,養殖出欄后再由六和食品廠回收。其間,還有合作社提供飼料、防疫和技術,我們養鴨一點兒也不用操心,更沒有風險。”孟寺鎮沙窩村養鴨戶崔金收高興地說。
有了市場,群眾就有了養殖積極性,畜禽數量越來越多。目前,全縣生豬存欄73萬頭,家禽存欄2萬頭。
畜禽越多越貴
在德州金鑼肉制品公司,談起為何到這里購生豬,一位車上裝滿生豬的車主說:“這里每斤貴出一毛來錢,一頭豬200多斤,一下子就差了20來塊,這一車豬差不少錢呢。”
俗語說“物以稀為貴”,而在臨邑盡管畜禽越養越多,價格卻不降反升。興隆鎮高家村洪武養豬場的高洪武說:“現在我們縣養豬的越來越多,僅超千頭的養豬場就有20余處,但是生豬價格卻始終比周圍縣市高出1毛錢左右。”
“我們用高一點兒的價格收購生豬,一方面有利于穩定我們的貨源,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我們外出購豬的成本,對我們企業有利。”德州金鑼肉制品公司經理李秀良說。
養殖戶越來越少
畜禽越養越多,但是養殖戶數卻越來越少。走在臨邑鎮王草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只雞鴨。“現在都是規模養殖,原來一家一戶的小型散養模式已經不適應形勢了。”該村負責人王貫德說,“我們成立了養雞合作社,建立了標準化養殖小區,實行的是規模化養殖。”
在該村肉雞標準化養殖小區,養殖戶王坤高興地說:“我養了1萬只雞,去年每只雞純收入最高達到3元。”
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昔日分散養殖、粗放管理的傳統模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小區。目前,該縣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達60%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區達到51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