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30 9:0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充分利用本地生態資源和植被優勢,瞄準生態上項目,立足生態樹品牌,圍繞生態做文章,大力發展立體循環生態養殖業,傾力打造“樂道子”林下土雞品牌,讓農民共享產業致富大餐。2010年,全鎮出欄土雞100多萬只,實現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優化環境 助推發展
天仙鎮依托豐富的生態竹(果)林資源放養土雞,投資小,見效快,既有利于種植業、養殖業互動循環發展,更為農民找準了一個迅速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項目。鎮黨委、政府將發展林下養雞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從優化發展環境入手,精心組織、巧妙安排,夯實基礎,強化保障,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條件,強力推進林下養雞業發展。
一是建好產業路。緊緊圍繞產業發展,抓好以道路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產業連片,道路成網,讓“路通民富”成為現實。2010年,全鎮新建村道29公里,石板路100多公里,基本形成“一縱三環”的村級路網。
二是完善養殖設施。新建了家禽孵化育雛中心及8個育雛脫溫點,建成雞舍40000多平方米;新改建山坪塘13口,蓄水池50口,并配套完善了供水、供電設施,配齊了消毒和防疫設備。
三是落實扶持政策。一方面對農戶新建雞舍的給予建舍補助,并在購買雞苗、防疫消毒、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另一方面,加強同金融單位的聯系,積極爭取信貸支持,著力解決農戶資金短缺的難題。
四是美化環境。堅持在公路、產業路沿線大量植樹、栽花、種草,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優化養殖業發展環境。2010年全鎮造林9000多畝,綠化道路48公里,新增公共綠化面積3萬多平方米,加快推進了農村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建設,使產業快發展,環境更優美。
確立標準 打造品牌
做大林下雞,增強競爭力,質量和信譽至關重要。天仙鎮充分利用綠色生態環境,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打生態牌、旅游牌和服務牌,著力在原生態和“土”字上下功夫,以“六個一”的管理模式,確立標準,打造品牌,大力提升樂道子林下土雞的質量,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的健康食品。
一是統一引種。主要引進生長快、抵抗力強、肉質好的本地烏骨土雞做品種。二是統一技術服務。專合社長期招聘獸醫技術人員,長年駐社指導,并按照統一飼養技術標準,走鄉串戶指導會員生產。同時,專合社組建了一支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免費向成員和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三是統一飼料采購。專合社選擇信用好、質量高的商家和企業,實行大批量集中統一采購,平價銷售給社員,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社員收入。
四是統一生產標準。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標準進行生產。在林下土雞養殖的每個關鍵環節,專合社派出專業技術人員蹲點指導,確保成員和輻射區農戶嚴格實行標準生產。
五是統一育雛和防疫。育雛和防疫統一由育雛中心完成,解決了社員的技術難關,降低了養殖風險。
六是統一銷售。合作社積極與公司合作,對成員戶的林下土雞實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一方面保證質量,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另一方面避免了中間商隨意壓價,讓成員戶得到了更多實惠,保障了社員利益*化。2010年,專合社成功申請注冊了“樂道子”林下土雞商標和防偽標識,現正申請無公害、綠色生產基地認證和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力爭將“樂道子”林下土雞打造成消費者喜愛的名牌旅游產品。
做大規模 致富農民
天仙鎮發展林下養雞采取“公司+專合社+養殖戶”的發展模式。公司主抓孵化育雛、產品加工及市場營銷等;專合社主要負責推廣優良品種,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以及防疫、治病等;養殖戶負責按生產技術標準進行飼養。
為推動林下養雞業盡快向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高經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鎮政府及時制定了林下養雞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目標,建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和技術服務隊伍,強化人才和技術支撐,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專合社和畜牧獸醫服務站分別吸收部分農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從事技術指導,每月召開分析例會,每月舉辦專題培訓或講座,加強現場培訓和入戶輔導,著力培養專業技術骨干,造就了一批具有實踐經驗的鄉土人才。
自2009年5月成立專合社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專合社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目前注冊社員達260戶,輻射帶動了900多個農戶飼養林下土雞。全鎮常年存欄林下雞達60萬只,預計2011年出欄總量將達168萬只,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按照生產技術標準飼養林下土雞,成本價每斤在12元左右,銷售價平均16元左右,按每只雞平均4.5斤計算,并考慮損耗及其他因素,僅此一項,農民人均預計增收800多元。同時,通過林下養雞,能有效增加土壤營養成份,使林竹產量提高20%以上;通過產品加工和品牌打造,深入發掘“樂道子”土雞消費文化,將“樂道子”林下土雞培育為天仙洞風景區的特色旅游產品,實現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