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24 9:12: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十二五”開局之年,大安市又一次吹響畜牧業發展的號角,全力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力爭實現全市牧業增加值7.7億元和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2600元的目標。
以牧業小區(標準化養殖場)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進程。新發展牧業小區10個,標準化養殖場43家,專業村屯20個,專業大戶1500戶。今年生豬、奶(肉)牛、肉馬、家禽、狐貉和肉羊飼養量分別將發展到100萬頭、6萬頭、5萬匹、1300萬只、130萬只和100萬只。肉、蛋、奶、皮張產量將分別達到11.5萬噸、2.6萬噸、3.1萬噸、150萬張。
以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畜產品精深加工進程。按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增效和高端市場營銷的取向,將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一次加工增值向多層次加工增值轉變。加大對安大公司、恒泰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強力推進其擴能升級,大力生產市場銷售走俏、區域特色明顯、品牌優勢較強的畜禽產品。
以完善獸醫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為重點,大力推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切實抓好免疫、監測、撲殺等綜合防控措施的落實,采取布病、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凈化手段,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乳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
以引進新品種和推廣先進技術為重點,大力推進畜禽良種化進程。采取企業主體、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方式,突出生豬、肉馬、奶(肉)牛和肉羊品種繁育,兼顧其他畜禽品種。大力開展優良種畜登記、種畜生產性能測定和后裔測定工作,力爭使全市良種覆蓋率均達到95%以上。
以加強草原管護和推廣粗飼料開發技術為重點,大力推進草原生態建設和飼料產業發展。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緊緊圍繞“過腹轉化增肉”的發展方向,大力推廣青貯、氨化、鹽化、微貯等處理技術,引進和培育一批粗飼料加工企業,提高秸稈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到2015年,秸稈利用率要達到50%以上。
以創新組織形式為重點,大力推進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依據相關法律對已組建的畜牧業經濟組織進行整合、規范和引導,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飼養場(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在規范發展中促進合作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