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4 11:22:00 來源:眉山新聞網 閱讀數:
“我去年圈養的18頭肉牛,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三兩批共賣出16頭,每頭凈賺2000元,共獲純利32000元,這是我養牛的直接效益,同時帶來的還有生態、種植兩個效益”。3月1日,眉山市東坡區悅興鎮馬堰村4組規模養牛戶吳繼福喜上眉梢地站在圈舍前,邊給牛兒添喂飼料邊告訴記者。
“走上肉牛養殖路子,我是從2003年冬季才開始的”。據吳繼福介紹,他原來的主業是利用河邊的一塊水面,從事活水養魚,因為容易遭受水沖,存在飼養風險,所以只好放棄。于是,經過多方考察打探,吳繼福最終新選了肉牛養殖項目。就在2003年年底前,他一舉投入6萬多元,新建成與沼氣池配套的牛舍200多平方米。2004年開春后很快從甘洛、越西等地購進仔牛11頭,飼養到年底,出欄9頭,賺到了第一桶金。緊接著從第二年開始,吳繼福就把肉牛的存欄量由10來頭擴大到20余頭,夫妻倆起早摸黑,辛勤勞動,精心飼養,由此養出了“三重效益”。一是養牛賺錢的直接效益。規模養殖肉牛,草飼料耗量大,也是最犯難的大問題。為此,僅有初中文化的吳繼福自購了《養牛實用新技術》、《農家肉牛快速飼養法》等科學養牛書籍,潛心自學提高,邊喂養邊摸索,逐漸成了養牛行家。在科學喂養中,他巧用2.5畝退耕還林土地種植優質青草,把自家收割水稻20多畝的干稻草用來作了牛飼料,加上野外割些青草,再適當購買一些酒糟,也就基本解決了牛飼料的來源問題,連年養牛穩賺。
養牛帶來的生態循環效益明顯。據吳繼福介紹,他養殖肉牛模式是:飼料以稻草為主,解決了自家20多畝田的稻草出路問題,牛糞、尿進沼氣池,牛多肥也多,產生的沼氣也多,解決了全家人煮飯、燒水的能源問題,同時經過沼氣池處理的肥料,全部施用于自家耕種的20多畝農田,僅此每年種糧食種蔬菜,兩季作物每畝節省肥料成本100余元,全年共節省肥料錢2000多元,不僅減少了秸稈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大量施用農家肥后土壤明顯肥沃、松泡,所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好、產量高,在市場很受青睞,比同等產品更好賣出。
養牛帶來糧食豐收。吳繼福告訴記者說,“我每年種22畝水稻,每畝僅用30斤復混肥和8斤尿素,這樣就完全不用碳銨、磷肥、鉀肥等工業肥料,主要施用沼氣池里的牛糞,種出的水稻亮稈、壯籽,產高、質好,平均畝產1200斤以上,僅糧食生產一項純收入16000元。利用騰出的稻田種植蔬菜20畝,畝產6000斤,純收入達1000元,總計實現蔬菜收入20000元。”這樣,全家4口人,全年實現純收入共68000多元。
談到今年產業發展的新打算,吳繼福指著前不久整修一新的牛舍對記者說:“你看,房上蓋的是彩鋼瓦,圈舍安的是防盜門,墻壁粉刷一新,地面硬化整潔,養殖設施配套,很快我就要從甘洛、越西、名山等縣引進回肉仔牛18頭,加上現在的兩頭仔牛,使存欄繼續穩定在20頭,同時新引進奶牛10頭,實行肉牛與奶牛共養,這樣我和愛人雖然更辛苦,但一定會賺更多錢,生活會過得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