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3 10:19:00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一、 十一五 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 期間,我縣畜牧業發展應對了畜產品市場價格多次劇烈波動的巨大挑戰,經歷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嚴峻考驗,承受了 蘇丹紅 、 三聚氰胺 等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嚴重沖擊,蒙受了特大干旱、低溫寒潮、洪澇災害給畜牧業造成的巨大損失,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化解了散養戶退出養殖業的發展危機。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畜牧獸醫部門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推廣科學養殖模式,著力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努力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不斷加快產業化進程,著力構建新型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實現了畜牧業跨越式發展。
㈠畜牧業重要地位更加凸顯。 十一五 末,畜牧業產值達到17.45億元,占大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4.8%,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生豬出欄達到61.5萬頭,牛、羊出欄分別達到4.11萬頭和15.26萬只,家禽出籠達到649.41萬只。
㈡畜產品供給能力更加增強。 十一五 末,全縣人均占有肉類124.5千克,人均占有禽蛋58.8千克。畜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多樣,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提高。
㈢畜牧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生豬產業較快發展,全縣出欄達到61.5萬頭,比 十五 末增長177%;禽蛋產量達到32854噸,比 十五 末增長170 %;草食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牛、羊出欄分別達到4.11 萬頭、 15.26萬只,比 十五 末增長 107%、163%。
㈣規模養殖突飛猛進。 十一五 末,全縣共建成3個標準化萬頭豬場,建成各類養殖小區41個,其中生豬小區15個、蛋禽小區8個、肉禽小區5個、肉牛養殖小區5個、肉羊小區8 個。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規模戶達385戶,年存籠蛋雞1000只以上的規模戶達221戶,年出籠肉雞1000只以上的規模戶達186戶,年出欄肉牛 50頭上的規模戶達28戶,年出欄肉羊50只以上的規模戶達263戶。
㈤標準化生產方興未艾。 十一五 期間,標準化養殖模式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全縣生豬 150 養殖模式達到804棟,蛋雞 153 養殖模式已達542 棟, 1235 養羊模式已達222 戶, 165 養牛模式達到115戶。同時,畜禽標準化生產全面推行,基本建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相配套的畜牧業標準體系,全縣共有6個畜禽產品獲得了無公害畜產品認證, 6個產地認定,魏家山牌生態雞蛋成為全省知名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㈥畜牧獸醫體制基本完成。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和省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的意見》(鄂政發[2007]3號)文件要求,我縣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到位,縣畜牧獸醫局成為全市*,全省為數不多的政府直屬事業局。初步建立健全了以畜牧獸醫局為行政管理、以動物衛生監督所為執法監督、以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術推廣站為技術支撐的新型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同時,完成了4個鄉鎮獸醫站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善了縣、鄉、防疫疫苗冷鏈體系,使全縣疫病綜合防控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此前,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鄉鎮動物防疫體制改革的意見,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發了谷政辦發[2004]58號《關于認真做好鄉鎮動物防疫體制改革的意見》,解決了防疫人員編制及工資待遇問題;全縣建立了22名鄉鎮防檢監督員和100名鄉鎮協防員的防疫隊伍,并將防疫經費(85.4萬元)納入縣級財政預算。254名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統籌,263名參加了意外傷害保險。努力構建 以錢養事 新機制,村防疫員待遇逐年提高。2010年全縣11個鄉鎮經濟開發區,派駐防檢監督員 22人,聘用協防人員100人,防檢監督員年工資達到12000元,協防員勞務報酬達到5000元以上。畜牧業 以錢養事 經費達215萬元。畜牧業經費占整個 以錢養事 經費的比重達到 38%。
㈧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五年來,我們積極創新綜合執法運行機制,加強執法監督,畜產品安全工作由弱到強,實現了質的飛躍和量的突破。在監管機構上,成立了畜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明確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具體負責轄區內畜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工作,監管體系初步建立;在檢測體系上,從以往的部省抽檢、轉變為部省市縣四級全面抽檢、自檢體系,檢測密度和廣度不斷擴大;在監管手段上,既有專項整治又有例行檢查,既有拉網式抽查又有快速檢測。2010年,全縣多方籌措經費,購買鹽酸克倫特羅速測條350個,萊克多巴胺速測條350條,三聚氰胺速測條20條,對全縣50多戶規模養殖戶進行了尿樣檢測,共完成檢測尿樣700份,對規模養殖場雞蛋樣品進行了抽檢,超額完成了自檢計劃。通過檢測,所檢生豬、雞蛋全部合格,從源頭上確保了我縣居民的肉食品安全。
㈨動物疫病防治能力提高。 十一五 期間,進一步創新防疫工作理念,強化基礎免疫,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監測網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動物防疫工作實現了三大轉變:由 要我防 向 我要防 轉變,由 重點防 向 全面防 轉變,由 春秋防 向 常年防 轉變。口蹄疫、禽流感、豬瘟、雞新城疫、羊痘、豬藍耳病等六類重大動物疫病做到了應免盡免,豬牛羊禽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2%、0.01%、0.8 %、2.1%,均低于全省規定的控制標準。五年來,無一重大動物疫情發生蔓延。
㈩自身建設逐步加強。一是外塑形象,改善工作環境。 十一五 期間,我們用好用足中央、省、市、縣擴大內需的各項畜牧業優惠政策,抓緊抓好縣、鄉兩級畜牧獸醫基礎設施建設,畜牧獸醫系統上下機關面貌煥然一新。按照打造 網上畜牧局 的具體要求,狠抓辦公自動化建設,先后投入數萬元資金,租用光纖線路,配備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以縣局為核心,面向全縣畜牧獸醫系統的 信息高速公路 ,初步實現了業務辦理流程化、公文處理自動化、指揮調度網絡化。二是內強素質,強化干部隊伍建設。 十一五 期間,對全縣22名防檢監督員、40多名檢疫員200多名獸醫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和考試考核換證工作;對全縣200多名符合條件的鄉村獸醫進行了登記發證;2010年,結合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我們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注重科學調配,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僅2010年就調整、提拔、交流使用干部11人,其中:正股級干部6人,副股級干部5人。一批德才兼備、年輕有為的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既優化了局系統的人才資源,又營造出人事相宜、人盡其才、事盡其成的良好局面。
二、谷城縣畜牧業發展 十二五 規劃
畜牧業是我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畜牧業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全面小康中將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根據《湖北省畜牧業發展 十二五 規劃》和谷城縣委《關于農業發展2009-2015年整體發展規劃》,我們擬定了《谷城縣畜牧業發展 十二五 規劃》用以指導今后全縣畜牧業發展工作。
任務目標
十二五 期間畜牧業發展機遇很好,但任務十分艱巨,任務目標的重點是通過養殖數量的增長、養殖結構的調整、養殖質量的提升、養殖產業的成熟,形成具有谷城特色的畜牧產業經濟。通過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生態化養殖、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把谷城建成畜牧大縣、畜牧強縣。實現養殖戶致富增收,進而提高全縣農民收入水平,為到2015年實現農民純收入翻一翻做出積極重要貢獻。所有任務目標從2011年實施到2015年全部完成。
1、總量目標
到2015年,全縣養殖總量要有較大的增長,到2015年底,生豬年出欄達到80萬頭,牛出欄 10萬頭,羊出欄30萬只,家禽年養殖總量達8000萬只,畜牧業產值達到40億元,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到3000 元,谷城建成畜牧大縣。
2、區域目標
谷城畜牧業的發展今后幾年還不具備全縣統一一個養殖種類的水平,需要多種養殖種類同步發展,因此在區域布局上體現出多樣化,重點兩個方面:
①建設四個養殖基地:全縣80萬頭無公害生豬供應基地、谷西南山區1000萬只優質土雞養殖基地、漢江萬畝灘涂草食畜禽養殖帶、谷中部1000萬只肉雞養殖基地。
A、全縣80萬頭無公害生豬供應基地。以全縣生豬養殖協會為依托,以規模生豬養殖場為主體,形成年出欄80萬頭無公害生豬供應基地。其中萬頭豬場6家, 5000頭豬30家,3000頭豬場50家,1000頭豬場 100家,500頭豬場300家。同時,以規模豬場帶動千家萬戶發展家庭生態養殖。
B、谷西南山區5000萬只優質生態土雞養殖基地。以趙灣、紫金、南河、薤山為主體區,以五山、盛康、茨河山區村組為輻射區,四個平原鄉鎮為補充區,發展形成5000萬只土雞養殖規模。4個主體區鄉鎮,每個鄉鎮土雞飼養總量要達到500萬只以上,3個輻射鄉鎮土雞飼養量要達到200萬只以上。
C、漢江萬畝灘涂草食畜禽養殖帶。沿漢水兩岸,從冷集漢江村一直到茨河白龍廟村,所有灘涂面積發展以牛、羊、兔、鵝為主的草食畜禽。組建整合成1-2個草食畜禽合作社,以養殖大戶為主,形成規模經營。10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達到30家,200只以上的肉羊大戶達到200家,千只草鵝大戶30家,千只肉兔(獺兔)30 家,形成沿漢江草食畜禽養殖帶。
D、谷中部2000萬只肉雞養殖基地。以城關、盛康、石花、冷集四個鄉鎮為主體。積極發展分散式萬只肉雞規模養殖場,總數發展到200家。同時發展1-2家工廠化大型肉雞養殖場,年飼養量300萬只以上,統一飼養管理標準,生產安全達標肉雞產品。
②建成七大類14個養殖園區:
A、生豬類四個園區。
冷集、城關、開發區兩鎮一區交匯處5萬頭良種生豬繁育園區。以縣畜牧良種場,康利公司、再然公司兩家萬頭豬場為核心,為全縣年提供5萬頭優質種豬。其中康利重點提供2萬頭五元雜交配套系種豬、再然公司提供2萬頭優質二元雜交種豬、畜牧場提供1萬頭優質清坪二元雜交種豬,滿足全縣養殖戶對種豬的需要。
朱家洲萬頭生豬高效養殖示范園區。所有養殖新科技、新產品、新工藝在這一園區展示示范,推廣全縣。使這一園區成為谷城養豬科技的前沿陣地。
江家洲5萬頭生豬產業示范園區。實踐朱家洲萬頭生豬高效養殖示范園區推廣的生豬養殖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成為全縣生豬產業示范基地。
五山、紫金、茨河、南河、趙灣清平豬保種開發區。縣畜牧良種場定向對這5個鄉鎮輸送清平豬種豬,開展適度雜交、生態放養,做到保種與開發兼顧,達到年出欄清平雜交豬20萬頭以上。
B、蛋雞類一個園區。
廟灘鎮百萬只蛋雞養殖園區,以魏家山為中心,向南擴展到南川,向北擴展到洄流,形成三個標準蛋雞養殖小區,總數達到600萬只。
C、牛羊養殖園區四個。
石花白果5000只肉羊養殖園區,養羊戶主要分布在漢十路兩旁丘陵山區。
南河興隆5000只肉羊養殖園區。重點發展波爾山羊、南江黃羊、馬頭山羊三元雜交優質肉羊。
趙灣摩天包萬頭(只)牛羊養殖園區。恢復萬畝飛播草場放牧能力,加快牛羊品改的力度,提高個體重,形成年生產2000頭肉牛、8000只肉羊的生產能力。
盛康王家井萬頭養牛園區。積極發展優質肉牛和奶牛產業,力爭建成全省標準萬頭規模養牛場。
D、精品土雞養殖園區兩個
茨河沿303省道兩旁建年生產10萬只精品土雞養殖園區,形成貢品產業基地。
五山謝灣50萬只精品土雞養殖園區,形成出口產業基地。
E、種土雞養殖園區一個
在石化鞏灣建成2000萬只土雞苗供應基地和配套技術示范服務基地,帶動做大谷城土雞產業。
F、肉兔養殖園區一個
在經濟開發區三叉北部建設200萬只肉兔(獺兔)園區,形成特色產業。
G、飼料加工類園區一個
經濟開發區東段建成一座年產50萬噸飼料加工廠,輻射整個鄂西北和河南省南部地區。
3、產業目標
引進掛靠1-2家大型畜產品加工企業,使谷城成為重要商品供應基地。大型加工企業需要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引進,力爭全縣80%生豬、禽蛋等畜產品通過龍頭企業加工銷售出去。引進掛靠的重點是大型肉品、乳品加工企業,如雙匯、雨潤、伊利、蒙牛、溫氏、中糧等,同時鼓勵縣內養殖場(公司)生產加工同步發展,全部走加工銷售路子。
培植組建4-5家畜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全縣每種養殖項目選定形成一個統一的經濟合作組織,力爭全縣80%以上的畜產品生產、銷售等由分類的經合組織協調運作。從品種引進、飼料供應、疫病防控、生產管理、品牌運作、加工銷售等都由經合組織操作,真正形成產業化發展格局。在畜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公司)的培植發展上,縣成立領導小組,組織精干專班,專門指導合作組織(公司)的定位、發展方向等戰略問題,協調經合組織(公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全力服務經合組織(公司)的發展。形成政府引導、部門管理、專班服務持之一恒的發展格局,逐步整合經合組織(公司)的各項資源優勢,努力達到一個養殖種類,一個養殖經合組織(公司),成為真正的畜牧發展龍頭。
打造5-6個畜產品品牌,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實施品牌生產戰略,全縣統一品牌,爭創省、*優質品牌。生豬生產上以全縣生豬養殖協會(合作社)為主體,全縣創 谷城牌 無公害肉豬品牌,獲取系列認證,形成年出欄100萬頭規模;生態土雞養殖上以荊山源、春羽公司為龍頭,創建生態土雞品牌,形成5000萬只土雞及蛋產品規模;肉雞養殖上以三聯肉雞養殖公司為主體,創綠色肉雞品牌,形成年出籠2000萬只規模;牛羊生產上以綠洲公司為主體,創建牛羊品牌,形成年出欄牛10萬頭,肉羊30萬只規模。其它養殖種類,都要創建品牌,各自獲取相應認證,生產達標產品。
具體措施
1、技術措施
畜牧養殖全面實施科學化生產,推廣科學養殖模式、標準化生產、無害化養殖。畜牧部門對全縣所有養殖項目依據法律、法規,國家、省、市標準,提出谷城標準化養殖指導意見,所有養殖依照標準化指導意見實施。對縣內畜產品供應基地普遍性開展無公害雙認證,重點攻克綠色認證,高端畜產品上有機認證。嚴格杜絕有害畜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和消費市場。
生豬生產大力推廣標準化 500 、 150 養殖模式及 生態發酵床 養殖模式,并加大對地方清平豬的保種開發,肉牛推廣 165 模式,肉羊推廣 1235 模式,土雞養殖推廣 兩段式 生態模式,肉雞推廣標準化萬只雞場工廠化養殖模式,蛋雞推廣封閉式 三機配套 養殖模式。其它養殖項目都高起點建設,標準化生產。全縣畜禽養殖品種定向上相對統一,生豬三個品種定向(杜洛克 長白 大約克三元雜交、PIC配套系、長白 大約克 清坪內三元)。牛以西門塔爾與本地牛雜交為主,羊以波爾山羊、南江黃羊、馬頭山羊雜交為主,蛋、肉、土雞選定1-2個品種。
在畜禽防疫上,嚴格按照省級標準組織實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實施。在畜禽養殖生態保護上,嚴格按照全縣整體規劃和環保部門的要求實施。
2、營銷措施
通過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引導,以龍頭加工企業、農村專業經合組織、協會、個體經銷商為主體,實施畜產品營銷戰略,實現畜產品在營銷中增值。建立穩固、通暢,有明顯競爭優勢的銷售網絡。同時,依托谷城交通便利,承東接西、通南達北的區位優勢,在谷城建原產地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形成畜產品物流集散中心。重點建 五大批發市場 :冷集生豬交易市場、石花牛羊交易市場、城關仔豬交易市場、廟灘禽蛋產品交易市場、城關肉雞批發市場和土雞交易市場,交易市場建設按要求進行專題選址、布局、設計、建設。
3、行政措施
①加強領導,明確任務。首先強化認識,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是我縣農民增收致富首選的短平快項目。其次科學決策,各鄉鎮要把畜牧產業發展納入本地科學發展的戰略決策之中,把畜牧業納入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加以實施,第三明確任務,根據全縣畜牧總體規劃,以創建畜牧大縣、強縣為目標,各鄉鎮制定具體目標,全縣上下整體聯動,形成大發展的氛圍。
②出臺政策,鼓勵發展。整合國家、省、市各項扶持獎勵政策和項目資金,對重點產業帶、重點基地、重點養殖小區(場、戶)、重點技術環節、重點營銷主體、重點加工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支持,扶大扶強。縣政府設立畜牧發展專項基金,刺激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畜牧業,用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③強化服務,創造環境。縣內各涉農部門,都要加大對畜牧產業發展的傾斜力度。在項目、資金、政策、服務上,都要有含金量很高的支持和服務,特別是畜牧用地、用電、用水、道路建設、信貸資金、畜產品流通、稅費交納等方面給予更寬松環境。對重點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用超常規的措施,實現畜牧業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