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2 10:23:00 來源:吉林經濟報 閱讀數:
由于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近年來,人們對糧食的要求逐漸下降,而對肉、奶、蛋等畜產品的需求則不斷上升。那么,當前發展哪些養殖項目更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呢?綜觀市場走勢和畜產品消費結構的變化,種草養鵝不失為一條低投入,高產出,快速脫貧致富的路子。 一、鵝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鵝肉的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為22.3%(鴨肉為21.4%,雞肉為20.6%,牛肉為18.7%,羊肉為16.7%,豬肉僅為14.8%)。脂肪含量為11.20%(瘦豬肉為28.8%,瘦羊肉為13.6%),而且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瘦豬肉、瘦羊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與雞鴨肉相比產熱量高、脂肪溶點低,易于人體消化吸收,氨基酸含量也比肉仔雞高。鵝肉味甘美,有補陰益氣之功,暖胃開津之效,緩減鉛毒之能,是一種保健食品。我國南北城鄉都有食鵝的習慣,隨著人們對鵝肉的保健食用價值的認識,鵝肉將備受消費者青睞,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鵝以食草為主,疾病較少,無農藥和預防藥物的污染,殘留量低,屬于綠色食品,在激烈的畜禽產品國際市場競爭中,必然會擁有一席之地,鵝產品將成為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國內也必將掀起新一輪“養鵝熱”。二、鵝業綜合利用價值大,附加值較高 鵝肉除可加工成風味獨特的各種食品外,鵝血、鵝膽、鵝掌、鵝皮等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鵝絨是高檔保暖服裝、被褥的優質填充料,出口創匯前景可觀。 三、發展鵝業符合國家畜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國家農業部提出:今后一個時期畜牧業生產的重點是“兩穩定、兩加快、兩突出”,其中心意思就是要穩定豬、雞,積極發展草食畜禽。我國城鄉剩余勞力充足,大部分地區有適宜鵝業發展的自然環境條件,加之中央開發中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推動,鵝業必有大的發展。 四、發展鵝業有豐富的品種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養鵝業最早、最多的國家,有適宜多種環境不同類型的優良品種20多個,種源充足,可供飼養者品種選擇的余地大。 五、養鵝投資少、成本低、周期短、收益高 鵝是草食性家禽,只需貼補少量精料,其肉料比為1:0.8—1.5(豬的肉料比是1:3.5—4.5,肉雞是1:2—2.5,肉鴨為1:2.6—2.9)。在普通生產條件下一只商品鵝從鵝苗長到體重3千克,僅需飼養65—70天,耗用精料10千克,若種草養鵝,僅需精料6千克。養一頭豬所需的飼料可以養100只仔鵝,而產肉量是豬的3倍。鵝的抗逆性強,對飼養設施條件要求不高,對環境氣候有很強適應性,抗病力強,疾病少,生產中藥費支出低。曾有人分析計算,飼養加工一只鵝的綜合效益可達3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