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1 8: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數:
雖然政策性保險出臺已有時日,但在法律法規、險種、扶持力度、專業人才和覆蓋范圍上,仍不能滿足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大年三十晚上11時30分,北京通州區西集鎮尹家河村生豬養殖戶黃志海家的養殖大棚意外發生火災,燒死了種豬12頭,小豬7頭,跑失大豬8頭。黃志海夫婦心疼地放聲大哭。
經村領導提醒,黃志海家的豬應已上過保險,于是他馬上向投保的保險公司報案。接到報案后,保險公司連夜派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同時,為安撫受災戶情緒、減少災后生產影響,保險公司啟動了緊急理賠預案。
發生火災后僅十余小時,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再次驅車來到黃志海的家中,將21160元保險金送到黃志海的手中。
對于這家農戶,政策性畜牧業保險帶來的是一個安穩的春節。而對于我國農業而言,政策性畜牧業保險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催化劑,人們渴望畜牧業保險的春天早日來臨。
與區域發展相匹配
目前險種還比較單一,加快出臺體現各地區特色的險種已成為首要工作
民間曾流傳著這樣的老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可見,畜牧養殖業的風險的確很大,一場瘟疫就會讓你傾家蕩產。然而,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農村經濟而言,畜牧養殖業都十分重要。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大部分保險公司都開設了畜牧業保險項目,但由于低保額、低收費、低保障和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使畜牧商業險紛紛退市。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龍文軍分析說,一般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80%,而我國目前僅為35%,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近兩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對2萬多個農戶的調查分析,在農戶收入中,畜牧業收入占家庭經營收入的17%左右,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想要發展畜牧養殖業,必須解決農民的風險問題。在商業保險望而怯步之時,政策性保險的介入和支持顯得至關重要。
2008年2月,國家財政部下發了《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08〕27號),該辦法明確了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保險責任范圍。這預示著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正式出臺。
據記者了解,雖然政策性保險已經出臺,但卻險種有限。北京地區相對算是較多的,也只推出了種豬、生豬、奶牛、肉雞、肉鴨等5個險種。而在其他省份,體現地區特色的險種需求亟待滿足。
山東龍大集團董事長宮學斌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分析說,雖然我國肉類和禽蛋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已經成為畜產品生產大國,但目前畜牧業保險遠遠落后于畜牧業的自身發展,成為了阻礙我國畜牧業從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安全優勢轉化的重要因素。
有專家表示,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省份的畜牧養殖情況、品種都不同,應有針對性地推出特色保險產品,滿足需求。
據悉,為了扶持區域特色養殖,甘肅省農牧廳、省財政廳近日出臺了2011年畜牧業保險補貼政策新措施,不但財政投入大幅度提高,補貼范圍還新增了有地區特色的牦牛、藏羊補貼,補貼地區為甘南州和武威市天祝縣等藏區。
據介紹,該計劃安排60萬頭牦牛保險,農戶只需為每頭牦牛承擔12元的保費,即可享受每頭牦牛2000元的保險保障,計劃安排100萬只藏羊保險,農戶只需為每只藏羊承擔1.8元的保費,即可享受每只藏羊300元的保險保障。
發展瓶頸亟待解決
法律、險種、力度、人才和產品覆蓋范圍都是阻礙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瓶頸
監管部門近年來高度重視農業保險。保監會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探索中國特色的農業保險發展道路,積極開展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糧棉油作物、大宗畜牧品種、漁業和森林等保險業務,努力使農業保險覆蓋全國糧油棉產區、畜牧業大省區和林權改革較成功的省份。
雖然農業保險逐步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重視,但同其他行業一樣,發展中的農業保險自身存在幾大短板。
監管部門提出,要吸收懂保險、懂農業、懂氣象、懂動植物病蟲害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入到農業保險隊伍中,在加強對現有從事農業保險人員的培訓的同時,提高農業保險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由此可見,
專業人才的缺失已成為阻礙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就畜牧業而言,除了專業人才稀缺、產品覆蓋范圍有限、保費矛盾外, 一些長期困擾畜牧業保險發展的瓶頸 也仍未解除。”人保公司的一位負責人 分析說。他還表示,畜牧業保險的宣傳和推介要花費很大的時間、人力、費用,而且理賠的認定過程也存在著很大難度,再加上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 健全,極易出現道德因素。
另外,據記者從相關省份了解,由于畜牧業保險的不到位,引發了畜牧行業企業貸款難、發展慢等一系列問題。就吉林省而言,金融支持力度與畜牧業發展規模不相匹配,制約了現代畜牧業的加快發展,這一現象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畜牧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該行業受疫病等影響較大,急需保險服務及時跟進,但目前保險服務力度及服務覆蓋范圍還遠遠不夠,這導致并加深了金融機構“慎貸”心理。
他還表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保險公司人力、物力不足,承包手續和理賠服務不完善;另一方面養殖戶存在參保意識不強、保險難以形成規模、道德風險難以有效管控、防災防疫措施不力等問題,使得保險公司對畜牧業保險望而怯步,加大了畜牧業獲得貸款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