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2/16 8:09:00 來源:襄陽城 閱讀數:
泡杯茶,抽抽煙,難得一份閑情雅致。大年三十上午,記者走進宜城市孔灣鎮臺子港村,拜訪村民鄒建一。池塘里的魚已經賣了一半,豬圈里飼養的豬已全部賣完,池塘和山坡上放養的肉鴨和雞也銷售一空,忙了一整年的鄒建一,終于得閑。
已有50多歲的鄒建一曾是宜城市區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企業破產后,他到外地建筑企業打工,工作十分辛苦。隨著年齡增長,體力越來越差,在建筑工地打工已越來越不適應。鄒建一決定回農村老家搞養殖。起初,鄒建一的老伴不贊成,認為城里人跑到農村搞養殖是不務正業,鄒建一給老伴做思想工作,使老伴認識到:近年來,國家對農業和農產品越來越重視,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人收入越來越高。老伴終于同意拿出家里的積蓄支持鄒建一搞養殖。鄒建一也到城里學習了一段時間養殖技術。
2010年初,鄒建一投資6萬多元在臺子港村的一處大型魚塘養魚。他在魚塘旁種了幾畝菜,附近搭蓋了三間豬舍,養了十來頭肉豬。鄒建一又在池塘水面上放養了100多只肉鴨,在山坡上養了200多只雞,鄒建一搞得是綠色養殖,將地里的蔬菜絞碎后投放到池塘里和豬圈里,喂給魚、豬、鴨吃,讓雞在山坡上吃小草和地里的蟲子。由于鄒建一飼養的豬、魚、鴨、雞主要吃蔬菜、草、蟲子,肉質鮮美,被當地人稱為“綠色養殖戶”,許多城里的商販都直接把車開到鄒建一的池塘邊,收購鄒建一飼養的豬、魚、鴨、雞。這也為鄒建一省去了到城里銷售農產品的麻煩。鄒建一給記者算了筆賬:扣除2萬元的成本,2010年,他整年賺了5萬多元,已初步將成本收了回來。
鄒建一告訴記者:現在城里一些曾和自己同過事的工友都到村子里找他了解綠色養殖技術,他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別人。鄒建一認為:現在普通打工者不易,自己能為他們傳授謀生技能,讓他們多一條出路,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