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2/15 11:15: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2月14日早晨,筠連縣維新鎮順陽村二組村民李成強一起床,便鉆進自家牛圈里忙碌起來:添水、和料,打掃衛生,一干就是一個多小時。“去年一共出欄8頭牛,毛利潤有一萬多元,比外出打工要強得多。”李成強介紹。
順陽村是筠連縣60余個黃牛養殖專業村之一,現全村黃牛存欄500余頭。去年該村成立了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牛—沼—草”循環養殖模式已基本形成。該村支部書記應旭紅介紹,預計到2012年,全村黃牛存欄可達2500頭,可實現產值750萬元,人均收入過萬元。
筠連縣地處川滇結合部,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90%以上的山地、農田均靠牛耕種,牛既是該縣農民耕種的重要工具,也是該縣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產業。一直以來,該縣黃牛存欄、出欄數均占全市的一半左右,系全省優質肉牛生產基地縣。
近年來,筠連縣委、縣政府抓住省產業化扶貧項目對筠連黃牛產業發展給予資金、政策扶持的大好機遇,根據全縣牧草資源及黃牛資源的分布情況,積極推廣三元雜交優質肉牛配種技術,以專業合作社為基地,在該縣筠連鎮、騰達鎮等鎮鄉傾力打造4個優質肉牛養殖核心區,輻射帶動全縣10個鎮鄉60余個村,以形成養殖規模達到10萬頭的優質肉牛產業帶,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筠連已建成養牛專業合作社22個,適度規模養殖小區18個,5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58個,初具規模的重點專業村達29個。”該縣畜牧部門人員介紹,到去年底,該縣10萬頭優質肉牛產業帶年飼養量達到了9.55萬頭,全年出欄37373頭,實現產值1.6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