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2/12 8:32:00 來源:宜賓新聞網 閱讀數:
宜賓縣安邊鎮豆壩村生豬養殖大戶杜貴明,建有圈舍1000余平方米,飼養母豬100頭,年出欄肥豬1000頭左右,年銷售收入近60萬元,純收入近10萬元。因為規模大,收入高,被當地群眾稱之為“豬王”。2月11日,記者專程到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采訪了杜貴明和他的“養殖經”。
苦學養殖技術
“以前按傳統養殖方法飼養,習慣清湯灌大肚,一頓喂一挑,勞神費力,豬還長得不夠理想。其實,一天喂2.5公斤配方飼料就可以了,并且吸收好,長得也好。” 杜貴明告訴記者,為學習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他多次參加縣畜牧獸醫局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并購買生豬養殖相關書籍自學。通過系統地學習,掌握了養殖、防疫相關知識。
“杜貴明喜歡買書、看書,專研養豬技術,一般小問題都是自己買藥給豬吃或者給豬注射,是一位業余獸醫師。”安邊畜牧獸醫站站長蔣定標向記者介紹道。
“我喂豬這么多年,一般是預防為主。”杜貴明興趣甚濃地講起了防疫知識:“養殖都是以預防為主,三天消毒一次,用威克5號效果好,滅多威也可以,還要預防豬瘟口蹄爛耳和狂犬疫苗、細小病毒疫苗、乙腦等,平時還要喂葡萄糖水呢!”
自繁自養訣竅
“面對豬價低迷,其實只要認真分析,改變養殖方法和經營模式,還是照樣盈利,只是利潤減少罷了。”杜貴明向記者說起了他的養殖訣竅。
“在豬價低迷的情況下,盲目擴大規模必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只有有效控制飼養成本才能獲得效益。我的訣竅之一就是自繁自養,無論市場仔豬價高價低,都不會受到市場影響而虧本。”杜貴明告訴記者,按當前市場價,每只小豬成本價100元左右,而在市場上去買同樣大小的小豬每只要170元以上,如果自己不喂母豬,靠到市場上去買仔豬來催肥,一頭豬的成本至少要增加70元成本。自繁自養不僅省成本,還不用擔心病菌流入豬場。
杜貴明算了一筆賬:一頭母豬2年可產5次崽,一頭母豬一次可以產8到10只小豬,100頭母豬一年可以產2000多只豬崽,不但滿足了養豬場商品豬出欄需求,還可以出售大部分仔豬。
自繁自養讓杜貴明降低了購買仔豬的成本,而其自己配制“預混料”則讓他節約了飼養成本。“用玉米、豆白、麩皮、預混料作核心料的配置預混料貨真價實,效果好,比起飼料廠購買的濃縮飼料每噸要減少500元。從小到出欄每頭豬光節約飼料錢就是100元。”杜貴明告訴記者,他的養殖場一年要消耗150噸飼料,僅飼料上節約的成本就達7.5萬元。
加速品種改良
“一只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杜貴明養殖生豬取得成功,但他并不滿足,因為周邊的養豬戶還是傳統飼養,效益不高,也不利于品種改良。為增加養豬戶的經濟收入,促進生豬品種改良,2008年7月,杜貴明聯合30戶養殖戶建立了占地3畝,養殖優質、能繁母豬規模達100頭的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母豬寄養的方法推廣新品種,讓周邊的養豬戶不花1分錢就能得到良種母豬。
杜貴明介紹,簽訂母豬寄養協議后,合作社將25公斤左右的仔母豬寄養給養殖戶,待母豬投產后,每窩返還1只仔豬。如果產仔數在8只以下,當窩不返還。返還5頭后,母豬就歸寄養農戶所有。合作社還為寄養母豬購買保險,如果母豬意外死亡,獲得的1000元保險金由合作社和養殖戶平分;如果母豬因先天性障礙不能繁殖,由養殖戶當作商品豬處理,所得收入交合作社500元后其余部分歸養殖戶所有。同時,母豬所產仔豬長大后,合作社還以高于市場價每公斤0.2元統一收購。
安邊鎮瑞蓮村瑞蓮組生豬養殖戶翁祥久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合作社推行母豬寄養模式,他根本沒本錢買12頭母豬喂養,更不可能“借豬生財”。
據了解,目前,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從成立之初的30戶已發展到300多戶,生豬存欄2000多頭,其中,養殖規模20頭以上的社員80多戶。2010年,合作社社員出欄生豬 3000頭,實現產值近400萬元,社員戶均年收入1.5萬余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作為社長,我為大家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算不了什么,沒有什么值得宣傳的。”采訪結束時,杜貴明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