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2 9:19:00 來源:廣安在線 閱讀數:
1月6日,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武勝縣金光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灘空地豐富的草資源,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建起了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畜牧產業發展基地,年出欄肉牛1000余頭。同時,利用牛糞做底料來種植圓頭蘑菇。
鄉鎮扶持,村民建起肉牛養殖場
楊波是武勝縣金光鄉的一位養殖大戶,他的養牛場就建在嘉陵江邊。這位中年漢子向記者介紹說:“我的養牛場現在主要有夏洛克、利木贊、魯西黃牛、西門塔爾等品種。它們的肉質好,長勢也非常快。”
據了解,楊波1998年從西藏復員回家后,就業問題一度困擾著他。看到家鄉在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他就打消了外出務工的念頭,決定在家鄉興建肉牛養殖場,干一番事業。楊波的想法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該鄉派出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他如何搞好養殖業,并根據養殖規模給予他一定的資金支持。“有了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我的養牛場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建起了。現在,年出欄肉牛100多頭,每年可凈賺15萬元左右。”楊波說道。
在楊波的肉牛養殖場里,記者發現,養殖場的環境非常好,他把場內所有的牛糞都做了集中處理。“我們都很重視環保,把牛糞用專門的池子把它裝起來。”楊波說。
牛糞越積越多,不合理利用就是一文不值的廢物。為使產業發展實現良性互動,鄉黨委政府科決定對牛糞進行合理利用,引導業主發展循環經濟,走產業聯動的路子,實現養殖業與種植業優勢互補,相互協調發展。于是,在鄉黨委政府的鼓勵下,村民們開始發展蘑菇產業。
變廢為寶,土里長出“銀蛋蛋”
金光鄉麻柳村的村民們利用牛糞做底料來種植蘑菇,培育出了成本低、產量高的圓頭蘑菇。村民陳武明告訴記者,他現在種植了兩畝地的蘑菇。當初,鄉黨委政府引導他種植蘑菇時,他心里還有點不踏實,怕賺不到錢。可現在種下來,他心里樂開了花:土里長出了一個個“銀蛋蛋”。“ 我種的兩畝蘑菇,每年可產6000多公斤蘑菇,算毛收入的話,每年有5萬多塊錢。”陳武明說。
嘗到產業發展甜頭的何止陳武明,村民陳武輝見到記者時也是一臉的喜悅。陳武輝與他人共同建起了四十畝地的蘑菇生產基地,目前蘑菇長勢非常好,每天要產1000多公斤蘑菇,每天收入近1500元。“我們要感謝黨委政府給我們引進這么好的項目,老百姓都增了收。”陳武輝激動地說。
為解決農民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金光鄉廣辟渠道,為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進入市場提供銷售信息等服務,使農民真正享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通過產業聯動,我們金光鄉的農民平均增收300-500元錢,在脫貧致富方面向前跨了一大步。”金光鄉黨委書記劉勇說,“下一步,金光鄉將加快發展肉牛產業和相關配套產業,使全鄉的各項產業得到充足發展,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增收,收入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