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7 8:38: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畜牧業走向規?;谴髣菟叀R患乙粦麴B殖的農民怎樣才能分享畜牧業產業化成果?共建養殖小區是有效途徑。這是海南畜牧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好做法。
以前,海南農民養殖多自給自足,規模很小,多數農戶年養豬不過一兩頭、養雞幾十只。隨著養殖業規?;l展,部分農民不再養殖,但也有部分農民靠養殖發家致富。文清榮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農民,去年第一次養殖什玲雞,首批出欄300只就賺近2000元,嘗到甜頭后,他準備貸款2萬元擴大雞舍,爭取年出欄什玲雞8000只。
在保亭縣,有6000個農民像文清榮一樣,希望靠養殖什玲雞走上致富路。在海南永基公司帶動下,保亭縣9個鄉鎮農民成立180個什玲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養殖小區模式規?;B殖什玲雞。同時,海南永基公司還成立擔保公司,為什玲雞養殖戶貸款提供擔保。
“十一五”期間,海南畜牧業發展迅猛,產業化程度迅速提高。據統計,全省畜牧業產業化水平超過70%,涌現出大批畜禽規模養殖場或養殖戶。海南養殖農戶數量雖然減少,但畜禽產品供應年年增長,主要原因就是,在政府扶持下,相當部分農民與養殖企業合作,以“公司+農戶”模式共建標準養殖小區,分享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成果。如儋州溫氏公司,帶動960多戶農民規?;B豬養雞,每戶農民年均收入4萬多元,又如海口美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1000多個飼養戶走上養殖致富路。
為幫助農民搭上畜牧業產業化快車,海南省農業廳引導農民改變分散養殖模式,與企業共同創建集約化、規?;B殖小區,4年爭取國家投入5000多萬元,帶動農民、企業共同投入4億多元,建成300多個養殖小區。
海南省農業廳畜牧業處處長周曉宏說,小區規模養殖能夠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實現規?;?、集約化發展。傳統方式養豬、養雞都要約1年時間,年出欄率不到50%,難以形成商品化生產。規模化科學養豬,4-5個月可出欄,出欄少則幾百頭多達上萬頭,年出欄率高達150%—200%。規?;茖W養雞,50-90天可上市,年出欄少則1萬只,多達幾百萬只。
畜牧業對農民增收貢獻越來越大。據統計,海南農民平均收入中,畜牧業收入已經達到1250元,占農民收入比重的24%,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