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法規標準 >  農業部關于印發《2011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通知

農業部關于印發《2011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通知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29 10:48:00 來源:農業部獸醫局 閱讀數: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獸醫(農牧、農業)廳(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各有關單位:

  為依法規范推進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發生規律,判斷動物疫病發生風險和流行趨勢,科學評估動物疫病流行狀況和防控效果,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預測預警、風險防范、應急處置能力和防控水平,根據《2011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我部組織制定了《2011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2011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二O一O年十二月 日

  附件:

  2011年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

  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規范推進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發生規律,科學判斷動物疫病發生風險和流行趨勢,系統評估動物疫病流行狀況和防控效果,不斷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預測預警、風險防范、應急處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二、調查方式

  依據不同調查目的和任務,設置以下4種調查方式:

  (一)緊急流行病學調查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

  1. 懷疑或確認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

  2. 懷疑或確認發生瘋牛病等外來動物疫病;

  3. 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特征出現明顯變化;

  4. 牛瘟、馬鼻疽等已消滅或基本消滅疫病再次發生;

  5. 較短時間內出現導致較大數量動物發病或死亡且蔓延較快的疫病,或懷疑為新發病。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實施現地、追溯和追蹤調查,尋找風險因素、判斷擴散趨向、評估防控效果,提高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工作的科學性。具體方案見附件1。

  (二)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在重點地區(以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邊境疫情監測站所在地為主體)設置流行病學調查點,持續監視動物養殖、免疫、流通、屠宰環節的風險因素變化情況,結合特定動物疫病的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結果,預測疫情發展趨勢,評估疫病防控效果,提高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具體方案見附件2。

  (三)專項流行病學調查

  針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問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相關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適時啟動專項調查研究,為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咨詢。具體方案見附件3,實施方案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另行制定。

  (四)指定流行病學調查

  存在外來病、新發病發生風險,或自然災害、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造成影響,或重大節日、大型賽事和重要活動期間需要評估疫情發生風險時,農業部和省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指定開展動物流行病學調查。*指定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制訂,省級指定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由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制訂。

  三、職責分工

  (一)農業部主管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根據全國動物疫病防控狀況,制定和發布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并組織實施。全國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流行病學分委員會承擔全國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及重要調查結論的審定、論證、咨詢和技術支持工作。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依據本方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轄區內工作方案。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實施轄區內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監督指導轄區內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疫情監測站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省級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承擔轄區內技術支持和培訓工作。

  (三)市、縣兩級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隊具體實施轄區內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疫情監測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承擔指定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和評估工作,定期報送流行病學調查信息。

  (四)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協調各分中心和相關獸醫實驗室,承擔全國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評估、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匯總全國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數據,組織起草流行病學調查評估報告。各分中心和相關獸醫實驗室按照本方案規定,分別承擔或參與有關動物疫病的調查檢測和分析評估工作。必要時,相關獸醫實驗室根據農業部要求參加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地方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盡快制定轄區內工作方案,協調有關部門將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納入動物防疫考核的重點工作內容;保障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協調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提供畜牧業生產和檢疫監管數據。農業部重大動物疫病定點聯系工作組要加強對各地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的督促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對組織機構、責任機制、技術力量落實不到位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對影響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造成疫情擴散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二)科學規范、協調一致。地方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按照附件1規定的范圍、程序和要求,全面、規范、及時地開展緊急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應當按照附件2和附件3規定的任務,結合《2011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監測范圍,強化資源整合,協調各分中心、有關專業實驗室、地方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邊境監測站),有序開展定點調查和專項調查工作。

  (三)強化技術支持、健全交流機制。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要強化動物流行病學數據庫建設,進一步提升預測預警技術支持能力;強化流行病學分析評估工作,及時向農業部獸醫局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評估和工作報告機制,有計劃地提高技術支持能力。各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系統、規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準確報送信息,定期開展評估,為動物疫情預調查工作進展。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健全流行病學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各分中心要按本方案要求及時向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報告調查工作進展。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各分中心,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結束后,要及時與相關省份交換有關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意見和結果。

  五、其他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要在3月份前聯合有關方面,起草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和專項流行病學調查的具體實施方案,經全國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流行病學分委員會審議通過,并報農業部獸醫局批準后,盡快組織實施。

  附件:1. 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2. 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3. 專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附件1.

  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一、目的任務

  (一)界定疫病發生情況,分析可能擴散范圍,提出防控措施建議,提高突發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探尋病因及風險因素,分析疫情發展規律,預測疫病暴發或流行趨勢,評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強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

  二、范圍

  懷疑或確認發生以下情況時,省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啟動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及時填報緊急疫情調查表: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炭疽、狂犬病;

  (二)豬瘟、新城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藍舌病等主要動物疫病發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現異常變化;

  (三)小反芻獸疫、瘋牛病、癢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

  (四)牛瘟、牛肺疫、馬鼻疽等已消滅或基本消滅疫病再次發生;

  (五)較短時間內出現導致較大數量動物發病或死亡且蔓延較快的疫病,或懷疑為新發病的。

  三、工作程序

  (一)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疑似緊急疫情報告后,應立即核實信息,進行初步調查并按規定報告疫情。

  省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現場調查。

  (二)現場調查人員進一步核實情況后,參照相應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表(附表1~6),采集有關信息,填寫調查表。

  (三)現場調查人員應根據調查獲取的信息,描述動物疫情現狀(空間、時間和群間分布等),分析疫病來源,判斷疫情發展趨勢,提出控制措施建議,形成調查評估報告。懷疑疫情擴散時,應在高風險地區開展追蹤調查。

  (四)省級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要對現場調查人員形成的調查評估報告及其結論進行審核。

  (五)必要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相關分中心要派出專家組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并組織開展經濟損失和防控措施評估等專項調查。

  四、工作要求

  (一)省級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要對現場調查人員形成的調查評估報告及其結論進行審核,審核意見作為重大動物疫情解除封鎖的重要依據。

  (二)疫情解除封鎖前,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將流行病學調查表、現場調查評估報告及省級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的審核意見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備案。

  (三)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要盡快完善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軟件,做好技術推廣工作,并對緊急疫情應急處置措施和擴散風險進行及時評估,匯總分析流行規律,定期報告農業部獸醫局。

  (四)地方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明確專人負責動物流行病學調查表填報工作。

  附件2

  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一、基本信息調查

  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所在縣畜牧業生產、動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價格(反應動物流通情況)調查工作,并結合當地重大動物疫病監測數據,分析當地疫情發展趨勢。

  各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和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應當定期向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報送以下流行病學調查信息。

  (一)4月30日前,報送2010年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7);

  (二)6月30日前,報送2010年畜牧業生產和屠宰加工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8);

  (三)每月月底前,報送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畜禽價格信息(報表格式見附表9);

  (四)12月15日前,提交2011年年度工作報告。

  二、省級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當地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實際,制定轄區內定點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建立健全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機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分病種設立流行病學調查點,定期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動物布病、結核病等主要人獸共患病定點調查,并結合本省畜牧業生產、動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況,分析轄區內疫情發展趨勢,并于12月20日前向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提交年度工作報告。

  三、國家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一)禽流感和新城疫定點調查

  1.目的。了解禽群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情況、免疫情況和病原變異情況,分析流行趨勢。

  2.范圍。在吉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蘇、貴州、寧夏、廣東、海南、重慶等省份,開展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3.方式。①病原學調查:每省隨機選擇10個市場,每個市場采集30只禽咽肛拭子樣品(盡可能分布于5個以上攤位),第2、3、4季度各實施一次,每次每省水禽樣品不少于100份。②血清學調查:每省隨機選擇10個規模場(蛋雞場、肉雞場、蛋鴨場和肉鴨場至少各有2個),每場填報免疫信息調查表(附表10),并于第2、4季度各隨機采集血清20份,進行抗體檢測。

  4.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

  (二)豬群疫病調查

  1.目的。掌握豬群疫病動態;監視豬群疫病主要病原分子流行病學和病原遺傳演化動態。

  2.范圍。在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浙江、云南、廣西、福建、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省份開展定點流行病學調查。

  3.方式。①臨床健康豬群調查:按照代表性原則,每省份選取5個屠宰場(省會城市2個、地級市2個、縣級市1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每個屠宰場各同步采集15份血清和組織樣品,3~5月份、9~11月份各實施一次。②發病豬群調查:每省每半年向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送檢至少25份發病豬樣品。必要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根據疫病流行情況,在相關省份實施專項流行病學調查及檢測。

  4.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

  (三)家畜布病調查

  1.   目的。了解牛、羊、豬等家畜布病感染和發病情況,分析流行特點和風險因素。

  2.   范圍。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川、陜西、山西、新疆、浙江、北京、云南、寧夏、河南、甘肅等省份各選擇奶牛和羊飼養量(或交易量)較大的3個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或邊境疫情監測站,作為流行病學調查點。

  3.方式。①現場調查和常規抽樣:以調查點所在縣為重點區域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并進行隨機抽樣(各類家畜具體抽樣比例由實施方案規定)。各省具體組織抽樣和檢測,年終匯總相關調查檢測數據,檢出的所有可疑和陽性血清樣品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復核。②發病樣品收集:各調查點所在縣收集牛羊家畜流產胎兒的脾臟和肝臟或胎盤,-20℃保存,定期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檢測室檢測。每年每個定點縣送檢5份,每年每省不少于15份。

  4. 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新疆畜牧科學院實施。

  (四)奶牛結核病調查

  1.目的。了解調查點奶牛牛型、禽型結核菌感染情況,描述流行現狀,分析流行特點。

  2.范圍。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青海、北京、河南、重慶、云南、浙江等9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選擇2個奶牛飼養量較大的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或邊境監測站所在縣作為調查點,開展定點調查。

  3.調查內容與方式。①各調查點應用國標方法(PPD試驗)進行例行檢測,統計奶牛個體陽性率和場(群)陽性率;②各調查點在皮內變態反應陽性牛群中選擇1個奶牛場(存欄超過100頭),每群選擇100頭奶牛,同時用牛型PPD、禽型PPD進行比較變態反應檢測和γ-干擾素試驗檢測,記錄檢測結果;③各調查點采集撲殺的PPD陽性反應牛和屠宰場(疑似)病變牛肺臟或淋巴結病料,-20℃保存,定期送至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監測室檢測(各調查點不少于5份)。①、②項檢測結果于10月份前報送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4.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實施。所需牛型PPD、禽型PPD以及γ-干擾素檢測試劑,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統一提供。

  (五)血吸蟲病調查

  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上海分中心)要在設定的血吸蟲監測點持續開展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工作。

  附件3

  專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

  一、全國家畜布病流行病學調查

  (一)目的。了解全國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感染現狀,持續跟蹤布病感染狀況變化,評估布病防控計劃實施效果,為推進全國布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二)調查內容與方式

  1. 基線調查。各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轄區內的調查工作,覆蓋所有鄉鎮,調查指標包括:流產率與空懷率、個體陽性率與場群陽性率、免疫情況、人間新發布病病例數。有條件的還要進行病原學檢測。近年來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已經摸清以上指標的省份,可不再重復調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在8月份前完成調查結果匯總分析,報送農業部獸醫局,同時抄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2. 持續調查。①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根據全國布病疫情形勢、疫區類型以及流行優勢菌型分布特點,在一、二類地區和凈化區的有關市(地、州、盟)中設置調查點,持續開展*調查(與附件2中規定的家畜布病定點調查項目結合實施)。②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①項設定的原則,在轄區內相關市(地、州、盟)設置調查點,持續開展省級調查。③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開展縣級抽樣調查。

  一、二類地區上半年、下半年各開展一次集中調查,凈化區每年開展一次集中調查。各級調查點的調查指標、對象和方法與基線調查相同。實施血清學抽樣檢測時,應盡量集中在牲畜分娩后一個月內。以豬布病為主的地區及氣溫較高的省份,可據當地實際情況安排調查時間。接種過疫苗的家畜,應在免疫接種18個月后(豬在接種后6個月)進行血清學抽樣檢測。

  3. 應急調查。發現患有布病或疑似患病的動物個案和疫情暴發時,縣級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實施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具體要求參見附件1。

  (三)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新疆畜牧科學院實施。

  二、布病防控成本與策略研究

  (一)目的。調查不同防控策略下的成本、成效,比較分析不同流行狀況、不同防控策略的成本效益,為制定布病防控政策提供技術支持。

  (二)范圍。寧夏、浙江,以及北京、內蒙古、吉林布病防控試點區域。必要時,調查范圍延伸至有關省份。

  (三)內容與方式。采用追溯調查和現場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了解不同區域布病流行率、防控措施、防控成本,以及可能的傳播風險因素。

  (四)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有關省份獸醫主管部門、動物疫病控制機構共同實施。

  三、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病學調查

  (一)目的。了解西部牧區及相關省份家畜棘球蚴病感染情況及防控效果。

  (二)范圍。在青海、新疆、內蒙古、寧夏、四川、西藏、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和江蘇等11個省份,各選擇疫情較重縣2個、疫情較輕縣1個,對牛、羊(中間宿主)和犬(終末宿主)進行抽樣調查。

  (三)方式。采用問卷調查、現場調查與抽樣檢測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牛、羊和犬棘球蚴病感染情況和風險因素。

  (四)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新疆畜牧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北京分中心)聯合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實施。

  四、口蹄疫疫苗臨床應用情況調查

  (一)目的。了解牛羊O型—亞洲Ⅰ型二價滅活疫苗、豬O型滅活疫苗、豬O型合成肽雙組份疫苗等口蹄疫疫苗臨床應用情況及效果。

  (二)范圍。黑龍江、遼寧、河北、天津、河南、山東、福建、江西、安徽、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新疆等14個省份。

  (三)時間。2011年10月底之前完成調查、采樣和檢測工作,11月完成數據收集、匯總和分析, 12月底完成報告的審查。

  (四)方式。評估采取問卷調查、現場調查和采樣檢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①采取問卷調查和現場調查方式,調查相關省份疫苗招標情況、動物免疫情況以及免疫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樣品采集與檢測,針對不同企業生產的各種口蹄疫疫苗,在每一省份各選擇5個地市,選取一定數量的生豬、奶牛、肉牛、羊養殖場,采集血清樣品檢測抗體;選取一定數量的生豬、牛、羊屠宰場(點),采集血清和組織樣品,進行抗體和病原學檢測。③如發現疑似疫情,采集發病動物樣品和同群無癥狀動物血清樣品(不少于20份),進行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

  (五)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聯合實施。

  五、豬瘟、豬藍耳病疫苗臨床應用情況調查

  (一)目的。了解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活疫苗、滅活疫苗以及經典毒株疫苗3類產品的臨床使用范圍,評估免疫接種的安全性、有效性;了解豬瘟脾淋苗、原代細胞苗、豬瘟傳代細胞苗的臨床使用情況,評估免疫接種效果。

  (二)范圍。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福建、江西、安徽、湖南、廣西、云南、四川等11個省份。

  (三)時間。2011年10月底之前完成調查、采樣和檢測工作,11月完成數據收集、匯總和分析,12月底完成報告的審查。

  (四)方式。評估采取問卷調查、現場調查和疫苗樣品檢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①采取問卷調查和現場調查方式,調查各類疫苗的招標情況、使用情況以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②隨機選取每一豬藍耳病疫苗生產企業2個批次疫苗各2瓶,進行支原體、牛粘膜病和圓環病毒1型病原學檢測。③3~5月、9~11月份,對每個中標企業的豬瘟疫苗分別抽取2個批次各5個樣品進行檢測;在各相關省份,分別選擇2個不同養殖規模的養殖場各2個,采集種豬、仔豬、育肥豬血清樣品,收集流產胎兒、死胎進行檢測;在3~5月份和9~11月份,按分層抽樣的方式在相關省份各選擇5個生豬屠宰場,每場采集組織樣品15份進行檢測。對于發病豬群,同步采集血清和組織樣品進行檢測。

  (五)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聯合實施。

  六、牛支原體肺炎流行病學調查

  (一)目的。了解肉牛和奶牛支原體肺炎感染和發病情況,分析流行特點及風險因素。

  (二)范圍。在山東、吉林、河南、重慶、貴州、內蒙古、新疆等省份及新疆建設兵團實施調查。必要時,調查范圍延伸至其他活牛調入調出省份。

  (三)調查內容與方式。①肉牛和奶牛場調查。每省份選擇肉牛、奶牛相對集中的縣(市、區)各1個,每縣選取肉牛和奶牛場各2個,進行現場調查和抽樣,每場同步采集血清、鼻拭子樣品各30份。②屠宰場調查。每省份選擇一個大型屠宰場,采集血清樣品100份,同時采集有肺炎病變和具有結節狀干酪樣壞死灶的肺組織30份。③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在發現疑似牛支原體肺炎病例時,及時采集血清和肺部組織樣品進行實驗室診斷。

  (四)承擔單位。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哈爾濱分中心)、重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有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實施。

  七、雞群疫病流行病學調查

  (一)目的。了解我國雞群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關節炎、J亞型白血病、網狀內皮增生癥、馬立克病等疫病免疫、感染和病原變異情況。

  (二)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單位相關獸醫實驗室共同實施。

  八、鴨病流行病學調查

  (一)目的。了解我國近年來鴨群出現的產蛋異常下降和雛鴨腦炎的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特征。

  (二)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聯合哈爾濱分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揚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等單位相關獸醫實驗室共同實施。

  九、養殖環節高致病性禽流感風險因子調查

  (一)目的。定量評估養殖場戶潛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風險因子,為提升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防護能力,科學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技術支持。

  (二)范圍。在湖南、遼寧、新疆等3省份各選2個動物疫情測報站或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其中至少1個曾報告發生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所在縣作為調查點。調查動物種類包括雞、鴨、鵝、鵪鶉等家養禽類。

  (三)內容及方式。調查采用非匹配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每調查點選取曾報告發生過疫情或曾監測到陽性動物的場戶(村)和5km外10km內無疫情(陽性動物)的類似場戶各1-2個,采取問卷、現場調查和抽樣檢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四)承擔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揚州大學和相關省份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實施。

畜牧家禽網編輯:agronetcxj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