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27 14:10:00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閱讀數:
農民子弟的很多人考上大學為的就是要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然而,樂亭縣青年吳龍大學畢業后,卻懷著在農村天地干一番事業的夢想回到了家鄉。經過4年的拼搏,吳龍建起了存欄一萬多只的獺兔養殖廠,成了遠近聞名的“養兔大王”。
今年28歲的吳龍,衣著樸素,戴著一副近視眼鏡,眉宇間透著幾分儒氣。2005年吳龍畢業于河北經貿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憑著一技之長,他在石家莊一家電腦公司打工,月收入可達兩、三千元,對于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他的境遇已相當不錯了。然而就是這樣一份讓人艷羨的工作,也沒有留住吳龍對生養他的那片熱土的眷戀,他做出了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選擇——打起行囊回家鄉創業。
吳龍的父親有著多年的養殖經驗,在父親的帶動下,他走市場搞調研,選定獺兔作為養殖方向。當時雖然獺兔飼養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但獺兔疾病多,抗病能力差,而且養殖獺兔受季節的影響,價格波動也比較大,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吳龍認為如果掌握了飼養技術,能夠對市場作出快速反應,那么其中的利潤是可觀的。決心已定,他多方籌集資金,租地建起3畝地的養殖小區,購買了60只種兔,總投資近3萬元。
可真正養起兔子來困難比想象中多得多。防疫、飼料等環節的問題一個一個接踵而至。經過幾個月的繁殖,獺兔的存欄量已有幾千只,無論是賣種兔還是打成皮都可獲利幾萬元。可事情并不一帆風順,由于兔子較多,加上缺乏養殖經驗,一半以上的兔子患上了疾病,經過救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活了下來,損失近2 萬元。在困難面前吳龍沒有低頭,他吸取教訓,反復分析總結,決定走好兩條路:一邊研究飼養、防疫并擴大規模,一邊看準市場抓成品收購。
通過上百次的實驗,吳龍自己研制出了獺兔的成品飼料,既降低成本,養殖效果又好。他養的獺兔不生病,兔肉分量重,比其他散養戶的獺兔早出欄,個大絨長,許多散養戶紛紛向他取經。與此同時他直接收購散養戶的成品、半成品兔子來飼養,擇機出售兔皮,走起了養殖加收購的經營模式。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吳龍的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面積擴大到了13畝,存欄數量翻了幾番,皮毛、兔肉已銷往縣外,小伙子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一場大火差點燒掉他的致富夢。這場大火燒毀了近300平方米的原料、配料、飼料加工廠房,直接損失達30多萬元。然而吳龍沒有被擊垮,他總結失利的原因,采用彩鋼設備建起了生活用房、研制室、配料室、屠宰區、飼料貯藏區、成品飼料加工區共計約400平方米的廠房建設區,引進現代化飼料成品加工設備,總投資達20多萬元。他還通過互聯網多方聯系客戶,產品銷往四川、張家口、滄州等外省市,年銷量近10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