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21 11:28:00 來源:中國安徽在線 閱讀數:
“十一五”時期,全市各級農牧業部門堅持以畜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為目標,通過專項推進肉牛、肉羊、生豬等重點產業,大力優化畜牧業結構,畜牧業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現代畜牧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全市今年牲畜存欄達到1700萬頭只,較“十五”期末增加315萬頭只,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7萬噸、30萬噸和50萬噸。第一產業總產值240.8億元,畜牧業總產值104.05億元,占第一產業比重的43.2%。
赤峰市通過采取政策扶持、資金傾斜、行政推動和示范引導等多種措施,扎實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形成了以巴林右旗為代表的整村推進模式,以阿旗為代表的自繁自育模式,以東方萬旗肉牛產業有限公司和阿旗北方肉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公司+基地+農牧戶”的經營模式,以林西鎮蒙旺肉牛養殖公司為代表的專業合作社模式,以阿旗柴達木良種牛繁育公司為代表的一體化養殖模式,以金峰公司、德美羊業為代表的“羊聯體”養殖模式等多種適合不同地區發展條件的經營方式,提高了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十一五”時期,全市共建設年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專業村415個,肉牛養殖小區223個,年養殖1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戶25898戶,培育年出欄2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精養高效典型戶332戶;全市肉羊養殖專業村達到1626個,肉羊養殖小區達到330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達到1200處。
全市牛冷配站點達到1701處,羊人工授精站點達到953處,建設肉牛育肥棚舍292.5萬平方米,青貯窖267.4萬立方米,飼料加工機械達到21946套。大力開展以人工種草、飛播牧草、草地圍欄、草地改良為主的基礎草原建設,提高了草地的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保障了飼草料的有效供給。全市草原建設累計完成2413.68萬畝,實行封育禁牧面積達到8539.3萬畝。
全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四良四改”等適用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良種及改良種家畜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畜牧業品種結構得到優化。今年,全市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種584.7萬頭只,比2005年增加233.8萬頭只,牲畜良改率達到97%,比“十五”期末提高6.5個百分點。育成了新的肉羊品種―――昭烏達肉羊。還通過推行秸稈調制、飼料青貯、氨化、微貯等技術,合理有效利用農業生產副產品,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赤峰市培植了以草原興發、塞飛亞、東方萬旗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成功引進了江蘇雨潤集團年屠宰加工200萬頭生豬項目并已開工建設。全市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畜牧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14家,從事畜牧業經營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948家,入社農牧民5.8萬戶,直接受益農牧民43萬多人。全市已建立行政管理、監督執法、技術支撐三大工作機構,完善了市、縣、鄉、村四級動物疫病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