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21 10:40:00 來源:汝州市委宣傳部 閱讀數:
“有了現代化設備,我養起雞來更帶勁了!”12月16日上午,筆者冒著凜冽寒風趕到位于汝州市大峪鄉趙樓村的利民養殖有限公司采訪時,曾登上《人民網》的“雞司令”趙進國指著新近購進的高速磨興奮地對筆者說。
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白手起家的青年農民趙進國在2009年投資70萬元資金建起了現代化養雞場,從青島田瑞公司購進現代化養雞設備,實現上料、飲水、出糞自動化,用水簾控制雞舍溫度,促進室內空氣循環流動,保證了母雞正常產蛋率,僅暑假雞蛋緊缺的兩個月就比其他養殖戶多收入3萬多元。最近他又花兩萬元購進一臺高速磨,6分鐘打一噸料,從此他擺脫了賣飼料的苦惱,實現飼料自產自給。目前,他的養殖公司已經取得了無公害體系認證,年產鮮蛋5萬斤,遠銷安微、鄭州等地,實現利潤30萬元。趙進國告訴記者,他除了忙罷養雞的事,就經常坐在電腦前忙“充電”,有關雞蛋市場行情、養雞新科技知識的網頁成了他每天必看的“節目”。
筆者又趕到班莊村袁曉鳳的柴雞散養基地,了解她的養殖情況。被譽為“從山窩窩里掏金蛋蛋的女人”的袁曉鳳如今更是如魚得水,在大紅寨山腳下的柴雞散養基地忙活著她剛起步的事業。這個農家女獨辟蹊徑,上山搞起了散養柴雞項目,經過三年的打拼,基本掌握了柴雞散養技術,由開始創業的數百只擴大到如今的4000只,她的雞蛋以優良的品質,1枚竟賣到1元錢,價錢是普通雞蛋價格的3倍多,登封、禹州的客戶上門求購,在春節期間,她的雞蛋供不應求,出現坐等求蛋的紅火現象。這幾天,她喂養的600只散養柴雞由于品質優良,更是被一些雞販子販運到大連、武漢等地,一次進賬近兩萬元,而她她今年的收入在6萬多元。她如今家里蓋起了二層小洋樓,購買了電視機、冰箱等新款家電,室內設備已經與城市家庭沒多大區別。
十一五期間,大峪鄉緊緊把握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鼓勵農戶搞特色品種養殖,農戶們除了搞常規養殖外,紛紛養起柴雞、野豬、肉鴿、肉牛等特色養殖,并且日漸向規模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截止2010年10月底,建大型養殖場3家,各類中小型養殖場近百家,全鄉蛋雞存欄73917多只,生豬存欄8300多頭,肉牛存欄7400多頭。年產畜牧業肉類總產量2150噸,同比增長10.5%;畜牧業總產值達2440萬元,同比增長12.4%。特色養殖依托山區特殊的區位、資源優勢,為老區人打開一扇扇走向富裕的財富大門,讓逐漸讓勤勞、樸實的山民走上強鄉富民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