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15 11:41: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近日,記者到“中國珍稀毛皮動物之鄉”樂亭縣采訪,這個縣養殖的珍稀毛皮動物數量居全國之最,卻沒見到有污染的皮毛深加工企業。深加工的“肥肉”讓給了別人,這個縣便在養殖上狠下功夫,在保護了”綠水青山“的同時,同樣收獲了“金山銀山”。
樂亭縣地處海濱,沿海盛產的海雜魚是珍稀毛皮動物最好的“口糧”;濱海氣候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針絨、毛絨動物的生長發育。這些為樂亭縣珍稀毛皮動物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珍稀毛皮動物養殖成了樂亭縣的支柱產業,去年的養殖總量在700多萬只左右,效益占農民總收入的30%。
隨著規模的擴大,“庭院養殖”受到空間局限并影響村莊衛生環境,于是,樂亭縣委、縣政府出臺政策,引導養殖戶突破“庭院”思維,大力發展集中化、小區化養殖。他們規定:凡是當年遷出庭院建設養殖小區且種獸存欄規模達到1000只的,縣政府獎勵鄉鎮2萬元,目前全縣已發展千只以上毛皮動物養殖場區356個。
技術服務跟上跟不上,是直接影響養殖成敗的關鍵。該縣畜牧獸醫局圍繞毛皮動物養殖的產前、產中、產后的不同要求開展服務:產前幫助引優種,搞咨詢;產中抓防疫、搞培訓,推廣新技術;產后協助跑銷售。他們還建立了珍稀毛皮動物養殖科技示范園區,引進的新品種先試養,風險自己承擔,成果由群眾無償應用。目前,該縣建有藍狐人工改良站點60個,美國標準色短毛水貂良繁基地8個。全縣藍狐和水貂的優種率分別達到98%和80%以上。
由于沒有毛皮動物的深加工企業,毛皮都要賣給外地的收購商。過去,收購商進村串戶,隨意定價,坐等在家的養殖戶因為信息閉塞只能聽從收購商的“一口價”。于是,他們投資3000萬元,興建了冀東毛皮交易市場。這個市場年可成交毛皮動物及其產品200余萬張(只),年交易額可達6億元,僅此一項可為養殖戶增收1億元。
不上有污染的皮毛深加工項目,同樣讓樂亭的農民賺到了錢,目前養殖戶達到10.9萬戶,從業人員達16.9萬人。毛皮動物養殖業遍布全縣14個鄉鎮、533個行政村,成為樂亭縣的一項重要的富民工程,樂亭縣在得到“金山銀山”的同時,又給子孫后代留下了“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