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7 11:03:00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閱讀數:
“長鞭一甩啪啪響,趕著牛群去奶場,多虧黨的政策好,我靠養牛奔小康……”這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陶思浩區域服務中心哈素村村民王海生活的真實寫照。
王海,男,47歲,高中文化。
2005年,我與同學聚會時,聽說養奶牛的效益后便動了心。當我回家把養牛的想法告訴媳婦后,媳婦卻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咱一沒資金、二沒技術,折騰不起!”父母也表示反對。我生性倔犟,不顧媳婦和家人的反對,毅然養起牛來。
當時資金不足,我就從銀行貸款30萬元,很快在村北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牛舍,并在專家的幫助下購進了20余頭良種奶牛。望著滿圈的奶牛,對于我這個從沒有飼養過任何動物的人來說,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
2006年,為了方便照看奶牛,我把家搬到了牛場。每天從早到晚添草、喂料、擠奶、清理牛舍,沒有一點空閑時間,幾個月下來一下子瘦了10多斤。奶牛是反芻動物,有它自身的生活習性,每天要在凌晨3點、上午10點和下午5點喂3次料。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北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似的,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真的不想起來,但一想到那么多張嘴在等著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起來添草、喂料。
為了方便自己和全村的奶農,2007年初我籌措資金建起了標準化擠奶站。奶牛養殖創收主要靠牛奶的產量,牛奶產量的高低取決于奶牛養殖的各個環節。這幾年,在專家的幫助和自己精心照料下,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06年年產鮮奶150多噸,收入達20多萬元,2009年奶牛達到40余頭、年產鮮奶300噸,收入40多萬元。
隨著生活一天天“牛”起來,村里人看到我養奶牛致了富,也紛紛向我打聽養殖奶牛的知識。原來在外務工的幾個親戚也陸續養起了牛,在我的帶動下,這些親戚的生活也跟著“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