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3 13:48:00 來源:武威日報 閱讀數:
地處祁連山中部的甘肅省天??h旦馬鄉是石羊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養林緣區。近年來,該鄉重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全面落實優質牧草種植、絨山羊禁牧、暖棚建設、綿羊品種改良等措施,在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后,冬日的旦馬草原上再不見放牧的景象。記者在天祝縣大水村養殖專業戶姜柏云家的養畜暖棚里看到,一群群肉羊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姜柏云告訴記者,去年初,他修建了暖棚,育肥肉羊300多只,年收入超過3萬多元。據介紹,像姜柏云這樣的養殖專業戶在康路村有105戶,全村暖棚養殖綿羊12000只,經濟效益明顯,暖棚育肥的收入占到全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四項產業促農富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旦馬鄉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去年以來,該鄉確定了發展“四項產業”的思路,在以綠麥為主的優質牧草種植,優質細毛羊和肉毛兼用羊繁育改良,暖棚舍飼育肥,擴大養殖品種走特色種植路子上做起了大文章。圍繞這一思路,全鄉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特色農業和草產業,逐步形成了具有山區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截至10月底,全鄉種植以綠麥為主的優質牧草1.6萬畝,牧草種植面積占到全鄉總耕地面積的60%以上;牲畜存欄88645頭(只),其中大畜3089頭,小畜85556只,全鄉累計建成養畜暖棚950座。
科學養殖夯基礎
圍繞建設基礎立畜、調整結構活畜、滲透科技興畜、抗旱救災保畜,近年來,旦馬鄉在畜牧業品種改良、舍飼育肥、養殖結構、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以養殖暖棚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11月下旬,建成養殖暖棚953座,戶均達到了1座,約有20%的農戶每戶達到了2座以上。全鄉建成養殖小區2個,在7個村建成14個優良種畜配種站,配備和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0人,年均完成改良綿羊4萬多只,使良種高效畜種改良率逐年提高,達到了90%以上。該鄉爭取資金500多萬元,全面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建設圍欄草原53萬畝,使全鄉76%的草原面積得到了有效保護,每年還對2萬多畝天然草原進行人工改良,提升了草產業發展水平,為全鄉畜牧業發展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