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30 14:29: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閱讀數:
今年5月,全市共有107名科技人員被選派到各村擔任“科技副職”。其中,江蘇牧院派出了韓大勇等18名專業教師組成“科技副職為農服務團”,活躍在全市各地。“半年多的實踐證明,服務團不僅成為農民貼心的‘畜牧服務120’、創業決策的好參謀,也成為鍛煉教師的好平臺,實現了地方、學院、農戶三滿意。”昨天,江蘇牧院黨委書記吉文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6月4日,江蘇牧院教師魏寧第一次踏上去興化陶莊鎮羅馬村的汽車。幾天走訪中,羅馬村支書謝奎芳告訴魏寧一個頭疼的事:羅馬村35戶養雞戶飼養蛋雞近10萬只,但很多養雞戶還停留在傳統養殖模式,即“不管怎樣搞,只要雞不死就行”。
對此,7月9日上午,經精心準備,江蘇牧院的17名師生來到陶莊鎮文化站,他們帶來了養殖技術講座、文藝表演和科普宣傳。羅馬村的35位養殖戶全過來了,并被講座內容深深地吸引。活動一結束,就有養雞專業戶拉著講課老師的手說:“走,到我家養雞場去看看。”
魏寧“科技+文藝”的策劃沒有白費。如今,在羅馬村,他已成為養殖戶隨叫隨到的“畜牧服務120”。9月8日,羅馬村部分養殖場出現疫情。接到養殖戶的電話后,他立即聯系上牧院動物醫院院長陶宏衛等4人立即趕往羅馬村。經會診,他們向養殖戶通報了發病診斷情況,提出防治建議。當晚,一場“蛋雞疫病防控技術培訓”在村部會議室開班,燈一直亮到深夜。近日,興化市周莊鎮江孫莊村村民老孫也心里樂滋滋的。來自江蘇牧院的韓大勇老師這幾天正帶著他一起考察海安的肉羊養殖情況,為他的羊舍改造設計及養殖技術前景做分析。“以前,像韓老師這樣高級農技員我們根本請不到。”
和韓大勇一樣,服務團的每一名教師都為掛職所在村拿出了一套“兩年富民規劃”。卞桂華老師掛職在泰興市分界鎮沈界村,他的目標是:年內和村干部一起完成百畝魚塘和千畝農田的招商引資工作,建成一個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萬只鵝場示范基地。“卞老師的到來,把我們村的發展思路梳理得更清晰了,我們的信心更足。”沈界村村委會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團的王健老師提出“林下+河道”的養鵝思路,因為實踐效果明顯,已示范帶動了整個周莊鎮。如今,該鎮西坂 村等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鵝專業村,這種模式正逐步向興化全市推廣。
據了解,在此期間,江蘇牧院還設立了10萬元的科技副職服務專項經費,為各村的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模式的引進與推廣提供資金支持,并鼓勵“科技副職”把學院的科技平臺、種質資源與所掛職村的產業優勢有機銜接起來。 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牧院推出的“科技副職服務團”盤活了城市高校的人才資源,以“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柔性機制輸送到基層,架起科技與經濟聯姻的金橋,滿足了現階段農村地區對人才資源的渴望,緩解了基層招賢引智的困難,充分體現了黨管人才的統籌優勢。
據統計,5月到11月,江蘇牧院“科技副職為農服務團”共為全市農民技術培訓2000多人次,幫助畜禽水產養殖企業和農戶解決技術難題50多項,為養殖戶挽回經濟損失8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