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29 11:13: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作為世界上養豬第一大國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10年中國生豬出欄量將達到7.3億頭,而我國生豬產業的集中度仍然很低。伴隨著近年來生豬價格的幾番大幅波動,以溫氏、羅牛山、河南雛鷹、河南牧原等為首的一批大型企業在潮起潮落間成長起來,規模化初現端倪。規模化真是中國養豬業的*出路嗎?這條道路有哪些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對此,我們本期采訪了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鈞與《規模e豬》雜志社社長胡志明。
您認為,規模化對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具有怎樣的意義?未來面臨的主要發展瓶頸在哪里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鈞:可以說,規模化是中國生豬養殖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從食品安全、生產效率、環境保護、平抑市場價格等多個角度來看,規模化都是值得推廣的,尤其是在穩定市場價格方面。近年來,農產品的金融屬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在生豬行業尤為如此。今年10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4%,創下25個月來新高。食品價格上漲10.1%,為CPI上漲“貢獻”了74%。而豬肉往往在食品消費價格中占很大比重。尤其是近幾年,豬肉價格波動劇烈,上游的中小養殖企業,特別是散養戶受到的沖擊非常大。在此狀況下,我國的生豬養殖行業正在不斷整合,行業集中度提高,規模化企業增多,而規模化水平的整體提高,將對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起到平抑作用,對市場穩定意義重大。
但是,規模化也帶來了一些重大挑戰,尤其是糧食供給問題。與牛羊不同,生豬飼養完全依賴糧食飼料,而集中飼養更是以使用工業飼料為主,由此對糧食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大。作為一個農業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面對人口增長與消費升級,生豬養殖產業與我國的糧食安全直接相關,給未來的糧食供給帶來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未來中國市場很可能形成一個“豬-糧”循環系統,即生豬規模化養殖提高了對糧食的需求,由此將抬高以飼料玉米為代表的糧食價格,而飼料價格的上漲又將增加養殖成本,進一步推高生豬及豬肉的市場價格。因此,未來的生豬養殖企業能夠屹立于市場,將取決于兩點因素:一是能否獲得較低的飼料價格;二是能否將污染問題處理好,由此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規模化養殖正在中國生豬養殖行業興起,但是面對糧食供給、環境保護、市場波動等多方面的壓力,規模化養殖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規模e豬》雜志社社長胡志明:依照我們近年來對養豬業內一些發展較為迅猛企業的觀察,已經有企業在此三個方面有所突破。這類企業將我國前些年在養雞業上發展并逐步完善的“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以及“產業化一條龍”模式引入了養豬業,可以使單個企業的出欄數量和該企業豬只直接進入超市的數量突飛猛進。這就在“規模化”和“養殖環節與終端市場對接”兩方面突破了目前大多數養豬企業所面臨的瓶頸即部分化解了糧食供給和市場波動帶來的壓力。
我個人認為,解決環保壓力的出路在于發展循環農業把來自政府的環保壓力通過優良的發展模式轉化為環保動力。在美國養豬界,規模化豬場沼氣發電可供應自有豬場、飼料廠及周邊農戶用電;沼渣為豬場自有的周邊玉米地施肥,收獲的玉米為豬場提供飼料原料。這些可以增加豬場獲利的方法已經讓環保壓力成為了環保動力。當然,豬場要具有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流程,并具有一定規模,用以上方法才能體現出更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上兩點都只是對養豬業界優秀者的不完全總結,在將于今年12月19日到21日在浙江紹興舉辦的“2010中國生豬產業發展峰會”上,將有業內知名專家和位居行業前列豬場的高管為大家解讀“規模化加速階段大中型豬場發展瓶頸及對策”。希望通過此交流平臺,為中國規模化養豬企業提供良好的建議,推動中國養豬業規模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