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23 14:28:00
來源:四川農村報
閱讀數:
11月15日,初冬時節。中國米棗之鄉核心示范區——三臺縣永新鎮的一片片棗園里,棗樹葉幾乎全部掉落,棗林小雞成群,嘰嘰喳喳鬧個不停,一派生“雞”盎然。“這些雞是村上其他人養的,我的雞還在圈里脫溫。”永聯村支部書記、養殖大戶朱宗洪一念起 “雞經”,便眉飛色舞。
今年,朱宗洪家僅賣米棗,就收入十幾萬元,但老朱并不滿足,“銷售米棗只有那么幾個月,閑時還要整點其它項目來增收。”入冬之前,朱宗洪賣完米棗又忙著養起雞來,他在棗林邊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雞舍,從廣西空運了兩批共11000只“良鳳花”公雞苗。
“仔雞體溫較高、體質弱,不能直接放出去喂養,要先在雞舍里養上10天半個月。”朱宗洪告訴記者,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都是放養期,一般放1至2批,每畝300只。下星期,會先放養體重兩斤多的雞。“我的雞吃得好,吃的是棗林蟲子、野草和專門為雞栽的小白菜,喝的是泉水。這樣的雞是資格的生態雞,而且我們還實行循環養殖,把雞糞收集起來進入沼氣池后,沼液又可以用來灌棗樹和樹下的蔬菜。”
朱宗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老朱引進的這種雞大約是100天出欄,春節上市前能長到4斤-5斤。按每斤十幾元賣,一只雞能賣50多元,除去40元成本每只至少賺10元。“今年,賣棗子和雞一共賺20多萬穩當得很!”
同行的鎮人大主席陳新介紹,以前棗農們賣了米棗,地閑著,人也閑著。為了改變地空人閑的狀況,進一步助農增收,永新鎮黨委、政府牽頭,確定了棗林生態雞養殖項目。鎮上向近300戶棗農提供了3萬只雞苗,并重點培養了10戶像朱宗洪這樣的養雞大戶。縣畜牧獸醫部門還與永聯等村建立起結對幫扶關系,縣里畜牧技術人員定期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解除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在大戶帶動下,永新鎮棗林生態雞養殖蓬勃發展。與朱宗洪家一山之隔的嶄山村三組村民王中強,原來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回家賣棗子時,看見別人養雞賺到錢便動了心,買了500只試養,結果小賺一筆。今年,王中強花2萬元擴建雞舍,一下子養了4000只。
目前,永新鎮已有260戶棗農飼養棗林雞10萬只,按現在的行情算,養殖戶人均可增收近1000元。“今后,我們將以每年增加10萬只的規模繼續大力發展生態棗林雞養殖,讓更多棗農增收致富。”永新鎮黨委書記胡永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