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17 16:42: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我國的肉牛業在20世紀末進入高速發展以來,出現了華北肉牛帶、東北肉牛帶等產區,出現了上檔次的牛肉和可以保證批量供應的肥牛,應順了產供銷、以銷促產的規定,產業體系日臻完善。然而中國的肉牛業剛從役牛業脫胎出來還深刻地帶著原始的經營意識和落后的因素,還競爭不過進口的高檔牛肉。
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后,這個競爭會更加激烈。有人說現在中國牛肉比進口的便宜得多,不怕競爭,這果真如此嘛!當進口高檔牛肉實現零關稅以后,其差價縮小而質量優異,中國牛肉還是低檔次的話不就會被動嗎?所以只有比進口貨更為價廉物美才會有更好的前景。保證肉牛業高效益必須是按現代化肉牛業的要求來操作,搞肉牛的實業家在飼養上必須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緊跟市場要求的改變調整日糧配方
供港肥牛是中國活牛銷售的主渠道。20年來活牛體重標準從4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頭數卻從每年20萬頭下降到約6萬頭。雖然牛屠宰率提高了,等級提高了,但是估計的牛肉產量從3.2萬噸下降到1.6萬噸。這是澳美的優質牛肉越來越占領香港市場的表現。在我國架子牛市場上收購體重從300公斤上升到400公斤,農村牛源上大量的是比較小的,從200公斤到400公斤不等,這樣育肥戶催肥的牛日增重要從過去的1公斤,上升到1.4公斤。育肥牛飼料配方必須改變。各大城市要求的牛肉數量和等級也有巨大變化,如北京的肥牛火鍋片、上海的烤牛排用料、廣州的牛肉煲原料,都要求上等牛肉。因為不追求活重,南北方的小型黃牛也能利用,但育肥生產高檔牛肉已成企業家的共識,牛肉的大理石花紋要好,因此日糧中精料比例從40%提高到75%,甚至更高。育肥期從90天延到140天,成本提高了,更要求高技術的營養。
(二)充分利用農副產品
要低成本高產出,農副產品的利用要充分。這包括棉籽餅(粕)、菜籽餅(粕)、酒糟、糖渣、甘蔗尾、甜菜渣、果皮等等,是肥牛的能量和蛋白飼料,在育肥牛日糧中可以從5%提高到15%,以降低玉米等谷物飼料的比例,是不可忽視的。
(三)秸稈加工的必要性
牛的日糧配方中必須有秸稈,它是牛健康消化的必有成分。作為糧食產區秸稈資源豐富,也是近10年來農區生產優質牛肉及產量超過牧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催肥上必須注意以下兩個因素:其一,育肥后期日糧中精料比例增加,如果不保持一定量的秸稈,牛的消化會出現反常,造成瘤胃停滯,甚至胃乳頭磨損,牛停食以致死亡的嚴重現象。在牛肉品質改善期日糧中也應有2%~3%的秸稈。為了使牛多采食秸稈,要清除塵土,柔軟是最可行的,而秸稈打碎成粉是不可取的。秸稈鍘短,在5~7厘米為好,稻草、麥秸、玉米秸用揉碎機過一遍即可達到目的。其二是生產大理石花紋紅白分明的牛肉離不開玉米秸稈等農副產品。這時用青干草或苜蓿干草都不能代替秸稈的作用,否則會影響脂肪顏色,降低肉價。
(四)秸稈加工技術
秸稈加工在平常飼養上也很重要,可提高采食量改善營養。這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清洗,將秸稈短時浸泡,輕淘除去塵土,并起軟化作用,主要用于麥秸和稻草;二是柔搓,如上節所說,也是軟化,以玉米秸類粗稈為主;三是鹽水燜潤,用1%的溫鹽水,將要喂的秸稈潑濕、拌和、燜壓,用塑料布覆蓋,1天后喂用;四是氨化,用溶解尿素的水處理秸稈,以提高蛋白質含量,在尿素價格低廉時可以推廣。
(五)推廣糧飼兼用玉米青貯
養牛是調整農業結構的組成部分。全株玉米每0.067公頃可產8~10噸青飼,帶有果穗,營養豐富,按每頭牛每天喂15公斤計算,每0.067公頃玉米可供短期育肥牛6~7頭的需要。尤其是高蛋白和高油玉米做青貯,全年輪供有保證。以1頭育肥牛凈利400元估計,每0.067公頃飼用玉米利潤在2 400元以上,比種糧利潤大,很有推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