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10 14:5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目前,我市畜牧由過去的 “副業”成為農業中的 “主業”,在全省排位也上升到第2位。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中,我市畜牧業正向品質畜牧快速發展。
養殖業向標準化、專業化快速推進
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新擴建的3000畝蛋鴨養殖基地整齊劃一,實行一戶一組,每組包括飼養蛋鴨4000只的鴨棚、 4畝水面的魚塘和二層小樓各一個,基地建成投產后農民就成了專業養殖工人,每戶可年收入 10萬元;平原縣田園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飼養的綠色、有機品種雞,悠閑地在果林間散步、覓食,每只售價 120元;德城區和樂陵市的肉雞 “住進”了單體投資超過 50萬元的標準化大棚,飲食和糞污清理全部自動化……目前,我市已建成各類規模飼養場和小區3900多個,發展飼養大戶3.6萬個,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在全國有影響的亮點崛起:存欄萬頭的三和肉牛育肥場、年出欄10萬頭的海波爾良種豬繁育公司、引進外資2000萬美元興建的曾祖代櫻桃谷種鴨場、年孵化 8000萬只的六和種鴨孵化場。全市畜牧業生產方式已經由傳統分散飼養為主轉變為標準化規模飼養為主。
個體散戶向一體化經營轉變
禹城市王子付奶牛養殖小區每天所產幾十噸鮮奶,全部銷往光明乳業(德州)有限公司,穩定銷路換來穩定收益,穩定收益又激發了農戶發展奶牛養殖的積極性。目前,該基地奶牛飼養量已經發展到4000頭,農戶飼養一頭奶牛年純收入超過5000元。同樣,我市的生豬、肉牛、肉雞、肉鴨等畜禽養殖都找到了可以依靠的 “大樹”,光明、金鑼、雙匯、六和、雨潤、融商等全國知名龍頭企業先后落戶我市,中澳禽業、三和牛業、德州扒雞等自主培育的企業不斷壯大。其中,僅六和產業集群就有19個項目,總投資12億元,年產值60億元。以這些 “參天大樹”為核心,我市畜禽養殖走出了 “沿街叫賣”和 “原材料”輸出的低端境地,初步實現了一體化經營,越來越多畜產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增值,并進入到京津濟、長三角及國外高端市場。
畜牧業保護有了根本性變化
在夏津縣北城鎮養雞大戶楊春慶的養殖場, 7萬只蛋雞疫病防治記錄檔案十分詳細,嚴密的防控使得他飼養的蛋雞從沒有出現過大的疫病,極大保證了養殖效益。從 “重治輕防”到“重防輕治”,簡單兩個字的順序顛倒,標志著整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路的轉變。近幾年,我市加強了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有機構管事、有人干事、有錢辦事的現代獸醫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動物疫病防控實現了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全市已連續10年保持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好形勢,保護了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近幾年,我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全市畜牧業產值從84億元增長到15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31.7%上升到45%,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由560元增長到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