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5 14:46: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劉克云同志是高嶺鎮四合村人,1995年10月創辦養殖場。1999年被北京市婦聯評為北京市農業科技致富“女狀元”,2001年被北京市婦聯評為京郊“巾幗致富帶頭人”,2003年被密云縣政府評為“雙學雙比先進個人”, 2004年被縣科協確定為“肉羊培訓科普基地”,2008年被市科協評為“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目前養殖場占地總面積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800平米。其中,肉雞養殖場(原肉羊養殖場)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有肉雞養殖舍和玻璃鋼大棚16棟,與北京正大公司定單飼養合同肉雞,年養殖規模35萬只,出售商品肉雞30萬只;與百年栗園合作養殖產蛋雞1萬只,年產鮮蛋100萬枚;生態、安全、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養殖規模存欄1800頭,年出售商品豬2500頭。2010年租地50畝,建設施大棚30棟,種植青椒、葫蘆等有機蔬菜。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50人,帶動周邊農民增收。
劉克云同志成功的奧秒,我覺得除了她有追求成功的事業心之外,下面三點值得合作社工作者學習和借鑒:
一是她有正視困難,創業圖變的精神。作為曾經養殖肉羊失敗的她,沒有被困難下倒,她不等不靠,改造養殖房舍選擇了養豬、養肉雞、養蛋雞,建設施農業。實現養殖、種植循環農業發展體系,將養殖業畜牧的糞便,集中經高溫發酵、腐熟后的有機肥料用于大棚蔬菜種植,使蔬菜產品成為有機栽培。這樣的抉擇,不僅需要眼光,更需要的是勇氣。無論是養殖業還是種植業,每個行業都有行業風險和困難,只要正視這些風險和困難,解決這些問題就能成功。
二是她有科技經營思想,始終把科技放在生產第一位。養肉羊失敗后,她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在生產經營中始終把科技放在生產第一位。與科協、鎮農業中心聯系,聘請了王振亭、王志軍、王本作等專家5名,定期到場開展生豬育肥技術、仔豬飼養技術、種豬的品種選擇與管理技術、疾病預防技術和肉雞飼養、防疫消毒及標準化養殖技術等培訓、指導,使她的養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在設施農業建設前,她的家屬趙明春先后去山東、東北、河北等地了解學習設施農業的建設和栽培技術,并請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建設和栽培技術。用科技作后盾,保證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生產的成功。
三是她致富不忘鄉親,幫助農民增收。她經過10多年的奮斗,在各級領導和部門的支持下,她的兩個養殖產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同時也沒忘記了鄉親鄰里。以成本價向周圍農民提供種源,對困難戶先取種養殖,飼養成品出售后再還本。在養殖過程中給予技術指導、培訓、提供疫苗、疾病治療、養殖場舍建造設計等服務,累計帶動120戶農民發展養殖業,并獲得較好的收益。如本村肖永祥家有4口人,老伴有病半身不隨,兩個孩子上學,家境十貧困,我為他提供了3頭優質母豬,待有仔豬出售后還本,并幫助技術指導及配種、銷售等服務。現以生產仔豬5窩,出售仔豬53頭,平均豬重18.5公斤,平均每公斤30.6元,獲純利2.3萬元,家庭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再如本村趙海明家有5口人,父親肝病多年,長期吃藥,母親心臟搭橋,經濟入不敷出。我借給資金3萬元,幫助他在自家地上建養殖肉雞大棚一棟,年養肉雞3.5萬只,現出售3萬只,獲純利5萬元,對他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改善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