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25 9:19:00 來源:遼寧金農網 閱讀數:
晴空萬里,江西省樟樹市洋湖鄉星羅棋布的大小池塘上,成群結對的白鴨就像朵朵白云漂浮在水面上。在洋湖鄉晏梁村的圍堤上,養鴨大戶楊金山掰著指頭喜滋滋地跟記者講起他最近的一筆收獲:“最近,我賣給孫霞林3000只鴨子,共2.7萬元,刨掉鴨苗費4800元,飼料費1.74萬元,一個多月就掙了4800元。”
老楊還頗為得意地告訴記者,他養鴨不要本錢。“鴨苗飼料可以賒,鴨子病了有人治,鴨子長大了又不愁賣。上哪里找得到這么好的事?都是多虧了霞林啊!”
今年40歲的孫霞林是洋湖鄉東閣村委窯下村的普通農村黨員,也是江西華發集團的董事長、霞林鴨業協會會長。
孫霞林一手創辦的華發集團,經過10年發展,如今已擁有900萬元資產,集飼料生產、種鴨孵化、成鴨銷售為一體。華發集團是孫霞林幫扶鄉親的“本錢”,而“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則是他帶領大伙勤勞致富的“法寶”。
孫霞林的“公司+農戶”模式讓農民真正實現“零風險”致富:資金零投入,賒銷鴨苗和飼料,這筆款項待鴨子長成后從收購款里扣除,到目前為止,孫霞林已經給農戶賒銷了上億元的鴨苗飼料款;技術有保障,孫霞林聘請了多位專家作技術顧問,公司的技術員長期深入養鴨戶當中進行技術指導;銷售不賠本,對于農戶養的鴨子,孫霞林全部收購,并且通常是以每500克高于市場價5分錢的價格收購,在市場過于低迷時,以保護價收購,從而保證農戶回收成本。
當初,剛剛開始實行這些措施時,許多農民都不理解,有人問:“孫總對我這么好,真不知道有什么目的?”對此,孫霞林笑答:“我以前也窮過,而且因為窮才失去了很多機會。老表盼致富,缺資金、愁銷路,不幫一把,他們養不起鴨子,企業也不能發展到今天。”
去年養鴨收入2萬元、今年已經養了1萬多只鴨子的中洲鄉山下港村村民王筍根說,過去自家養蛋鴨,盈虧完全取決于市場行情,掙得不多,虧本卻是常有的事。現在跟著孫霞林養鴨子,資金和銷售兩個大問題都解決了,只要自己專心養好鴨子,市場行情對自己來說就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了。
到2001年底,樟樹市各鄉鎮跟隨孫霞林養鴨的農戶有697戶,銷售成鴨720萬羽,當年戶均增收1.2萬元。今年養鴨戶已發展到707戶,預計年戶均增收可達2萬元以上。
在孫霞林看來,在“公司+農戶”模式中,帶動農戶增收與公司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農民通過養鴨子富裕了,同時,廣大農戶提供了大量成鴨,還給公司的鴨苗和飼料帶來了銷路。實際上,農戶是公司發展的基礎,而公司發展了又能帶動更多農戶走向富裕。雖然在市場不好時我貼了些錢,但只要是為老表謀利益,自己吃點虧也算不了什么。”
如今,孫霞林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壯大企業,使企業具備加工鴨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能力。目前,華發集團正準備建設屠宰冷凍食品加工生產線,并籌備推出其專利產品“藥都香鴨”。孫霞林說,到這些項目都建成投產后,鴨子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我就能投放更多的鴨苗,讓更多的農民養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