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22 10:59:00
來源:文登網
閱讀數:
文登市澤庫鎮周家村是一個僅有200多戶的小村莊。近日,記者在村里采訪時發現,這個有些偏僻的小村莊是一個養貂專業村,村里有近100戶村民養殖水貂,存欄量超過了25萬只。
記者在養殖戶王熙遠的貂棚里看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貂舍里,一只只活潑可愛、憨態可掬的小貂在籠舍里上下竄跳。“今年貂皮市場的行情看好,價格也是一路上漲,高峰期每張公貂貂皮的價格達到了310元,比去年同期多出了近100元。”在采訪中,說起今年的收入,王熙遠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今年養了450組水貂能收入十幾萬元。“養貂,讓我走上了致富路,俺是越養越有信心。”王熙遠難掩內心的喜悅之情。
正在棚里給貂喂食的鄒積勝告訴記者:“養水貂是個細致活兒,事事都得操心。尤其是喂食和防治疾病,更不能馬虎。”他介紹說,每次進料一定要嚴格把關。豬肝、雞肝要當天屠宰的,小雜魚最好也要剛捕撈上岸的。“你把它伺候好了,它就會給你換來大把的鈔票,按照今年的行情,我最少能掙7萬元。”說起養殖水貂,鄒積勝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澤庫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充分利用氣候適宜、原料充足等有利條件,把水貂等特色毛皮動物養殖作為富民強鎮的重要途徑來抓,通過示范引導帶動、優化服務促動、培育產業互動等措施,積極探索、推廣科學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毛皮動物養殖業。特別是近幾年,國際、國內毛皮市場的持續升溫,讓更多的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于是各村村民開始不斷地加入到特色毛皮動物的養殖行列中來。如今,全鎮有近1300戶村民搞起了水貂、狐貍、貉子等特色毛皮動物養殖,各村都建起了養殖園區,實行集中喂養、技術互補、信息共享,全鎮每年僅貂皮的年產量就有近100萬張,今年更是達到了113萬張,可實現經濟效益2.5億元,狐貍及貉子產量達到12萬張,實現產值5200萬元,僅此一項,群眾人均可增加純收入3000多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澤庫鎮只是文登特色毛皮動物養殖的重點鎮之一。近年來,文登堅持把特色毛皮動物養殖這一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鞏固牛、羊、豬、兔等傳統養殖業的基礎上,積極調整養殖業結構,改變養殖方式,改良動物品種,鼓勵各鎮農民發展狐貍、貉子、水貂等特色毛皮動物養殖。為降低農民養殖風險,更好地幫助農民增收,市畜牧局還從政策、技術、銷售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引導,每年都為村民舉辦4-5期養殖技術培訓班,還多次邀請外地相關專家深入各村為村民實地授課,據統計,文登每年接受培訓的養殖戶就達到了5000多人次。市畜牧局還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路等辦法,規劃建設了一批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引導有條件的村成立養殖合作社,著力推廣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并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引進、改良水貂品種,提高毛皮的產量和質量,進一步增加養殖戶的收入。
在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農民積極開展特色毛皮動物養殖的同時,文登還相繼引進了威海雙良飼料有限公司、威海恒德祥飼料有限公司、天威毛皮加工項目等一些飼料、加工配套企業,從而打造起了集養殖、飼料、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搭建起了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共同體,減少了養殖戶的養殖風險,提高了他們的養殖收益,進一步拉動了文登特色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發展。“現在,技術上有保障,銷售上不用愁,價格穩中有升,文登廣大養殖戶養殖毛皮動物的積極性都很高。”市畜牧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文登澤庫、侯家、張家產、澤頭等鎮從事特色毛皮動物養殖的農戶有近萬戶,僅水貂存養量就達1000萬只左右,特色毛皮動物養殖每年可為養殖戶帶來約12億元的收入。特色毛皮動物養殖已經成為了開啟農民增收致富大門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