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18 14:40:00 來源:三農在線 閱讀數:
前不久,福建省廈門市民林小姐在蓮坂一家大型超市買新鮮牛肉,卻發現超市只出售一種品牌的牛肉,而且數量很少,被“擠”到肉類柜臺不起眼兒的角落。為什么超市的牛肉柜臺這么少?”她頗為疑惑。不少在廈門第八菜市場的牛肉經營者也想不通:“最近很多食品都漲價了,牛肉并沒漲,可買的人還是不多。”
肉牛散養難成規模
家在灌口的陳先生不久前把家里的幾頭肉牛賣掉之后,決定改為養雞。“有草的地方越來越少,現在養牛基本要靠飼料,而飼料價格在不斷上漲。”陳先生說,如今養一頭牛至少需要1年多的時間,投入成本得5000元~6000元。“以前家家戶戶養幾頭牛,主要用于耕地犁田,老了才殺了賣肉。現在基本不需要靠牛耕田了,對養牛也就不積極了。”
據廈門市農業局畜牧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廈門的肉牛罕有規模化養殖。來自廈門市農業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廈門屠宰2萬頭牛,其中8400頭來自本地,其他來自漳浦、南安等地。然而,在周邊地區,養牛業也在不斷萎縮。漳州市農業局陳先生告訴筆者,漳浦縣是閩南黃牛的主要原產地和主產區之一,幾年前還曾出口到馬來西亞。然而,閩南黃牛在無公害高效飼養方面尚未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導致黃牛產業難以發展,存欄量減少。
湖里區振田冷凍食品經營部鄭振興介紹:“我們的牛肉大多來自內蒙古,那邊現在實施禁牧,去年又遭遇雪災,牛的數量大幅減少。”
注水牛肉讓人沒信心
在肉牛供應量減少的情況下,廈門市場上的牛肉并沒有因此變得“貴重”。鄭振興說,這一兩年,廈門市場上好的牛肉價格基本保持在每500克23元左右。
同安區農業局柯先生分析,閩南人對牛有感情,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喜歡吃牛肉。而消費者林小姐則認為,目前市場上相當一部分牛肉是注水的。
專家認為,不僅廈門,事實上在全國,肉牛養殖業并沒有規模化企業,缺乏標準,導致肉牛品質高低不一,難以像進口牛肉那樣賣到好價錢。而且,由于出現惡性競爭,使出“灌水”等損招,也導致消費者對購買牛肉的信心不足。
有消費者說:“與雞鴨相比,每500克牛肉20多元算很貴了,卻還買到灌水的,我當然不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