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15 14:51:00 來源:RFID中國網 閱讀數: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畜牧養殖業占著極大的比重,畜牧業將成為支柱產業。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開始告別短缺時代,走向不斷追求差別化和改進品質的新階段。隨著畜產品生產水平的提高,肉類產量自1990年以來一直穩居世界首位。
目前,肉類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8% 。 最近幾年,中國加入WTO對世界以及中國自身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眾多權威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提高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中國農業的影響,有利有弊。從總體上看,畜牧業的比較優勢要強于種植業。畜牧業(牛奶和羊毛除外),國內的資源成本較低,將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受益行業。據專家預測,到2005年,豬肉的年出口量將增加到625.7萬噸,牛肉將達到28.5萬噸,羊肉將達到61.1萬噸,禽肉凈出口量可以達到100萬噸以上。入世后,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存在著機遇,但是,中國畜牧業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一、分析概述近年來,在國內外不斷發生的重大動物疫病種類繁多、疫情復雜,防疫任務重,直接影響到畜牧業生產、畜產品安全和人的健康,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廣大農牧民損失慘重。動物疫病傳播不容忽視。
為了實現畜牧行業的現代化管理,保證畜產品的質量北京精誠智博科技公司特推薦智能化電子耳標管理系統,從而實現畜牧業的科學化、制度化、提高畜牧管理水平。將每個動物的耳號與其品種、來源、生產性能、免疫狀況、健康狀況、畜主等信息一并管理起來,一旦發生疫情和畜產品質量等問題,即可追蹤(追溯)其來源,分清責任,堵塞漏洞。
二、電子耳環上的RFID應用電子耳標管理系統對數量眾多的牲畜做到面面俱到明確的識別和詳細管理的絕佳工具。通過該系統的使用,可使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各級政府、農業部和國務院及時掌握疫情、畜產品動態,及時發現隱患,迅速采取相應控制措施,保證安全生產。
電子耳標是一種專用于動物識別和電子化管理的電子器件。它能存儲和讀取信息,是自動化系統與動物個體之間一個信息傳遞的橋梁;可以說就是動物的可被自動識別的電子身份證,人們可以方便地通過各種類型的專用閱讀器對每一個動物個體進行自動識別。這樣,就使得諸如個體甄別、數據統計、行蹤控制、自動飼養、行為管理等等許多的動物科研、飼養、管理、調查等工作有了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對動物的跟蹤管理能力會大為提高。并且在牲畜被屠宰之后還可以回收使用。
最有可能被采用的動物電子識別裝置主要有以下幾種:裝在耳朵上的電子標簽、反芻動物食用的丸藥(陶瓷膠囊,留在動物的網狀組織或第二個胃中)和從血管注射的異頻雷達收發機。因其各自的特點而有著應用上的局限性。而采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制作的動物電子標識,因其特有的無源、非接觸式信息存儲和讀取以及信息的不可更改性、信息存儲密度大、抗干擾性強、不受環境等因素影響、不怕污染等性能,為動物個體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提供了方便、切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從而使得動物識別領域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