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8 14:08: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牛會長”本名叫秦貞福,是臨朐縣奶牛協會會長,是當地奶農的“及時雨”。在獸醫行業工作了20多年,秦貞福先后積累、創新了10多項高難度奶牛診治新技術,被譽為“山東省奶牛手術第一刀”。他牽頭創辦了全縣第一個奶牛協會,并創建了協會“奶牛服務110”和“奶牛救助120”,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奶牛保護神”。
操作失誤奶牛死亡
1987年,秦貞福從山東畜牧獸醫學校畢業后,分配到當時的臨朐縣營子獸醫站工作。開始時,他并不熱愛這份工作,“每天跟牲畜打交道,總感覺低人一等似的。”秦貞福說。而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卻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一天,秦貞福接到電話,當地一戶奶農家的奶牛誤食爛地瓜中了毒。秦貞福趕到后,通過打針用藥,奶牛的病情一天天好轉。為了鞏固療效,秦貞福又給奶牛打了強心劑,但由于藥物的濃度掌握不到位,不一會工夫奶牛就死了。一頭牛便宜算也得三五千元,這在當時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深感愧疚的秦貞福掏出僅有的500元錢遞給這戶奶農想做點補償,余下的自己再想辦法籌集。沒想到卻被奶農堅決拒絕了:“你已經盡力了,是牛不爭氣,怪不得你。”面對老鄉的誠懇和寬容,秦貞福沉默了。
從這天起,秦貞福在心里鄭重許下承諾,一定給鄉親們服務好。為了方便村民們報診,秦貞福的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白天黑夜,奶農隨叫隨到。給奶牛動手術時,秦貞福常常被噴得滿身糞水,手臂也碰得青一塊紫一塊,可他從來沒皺一下眉頭。
建協會攜手闖市場
臨朐縣是全國奶牛生產50強縣和山東省重要的優質奶源生產基地,奶牛存欄量一直在3萬頭以上,奶牛養殖業為該縣農業四大產業之首。1998年,臨朐縣掀起了奶牛養殖熱,可當時農戶缺乏奶牛飼養技術,養殖效益很差,而且奶牛生病時看病難,給奶農造成巨大損失,有的甚至血本無歸。
1999年8月,在秦貞福的積極倡導下,臨朐縣奶牛協會正式成立。秦貞福白天走村串戶,為養牛戶提供防疫、治病服務,晚上搜集整理市場信息。
臨朐縣冶源鎮付家李召村的奶農付廣學家養了幾十頭奶牛,這幾天奶牛下奶比往常少,這可急壞了付廣學兩口子。10月7日,付廣學給“牛會長”秦貞福打電話,正在吃飯的秦貞福一聽,趕緊放下碗筷開車趕到十多公里之外的冶源鎮。經過仔細的檢查,秦貞福發現奶牛乳腺發炎。
拿著秦貞福開出的藥單子,付廣學這才放心。“秦會長就是我們的‘奶牛保護神’,有什么急事難事找他他馬上過來,這個人真是沒得說。”付廣學對記者說。
奶牛生病也有“120”
熱情周到的服務,讓秦貞福贏得了廣大奶農的信任,奶牛協會迅速壯大,會員從最初的50戶發展到現在的1.3萬戶,入會奶牛達到2.3萬頭(次),會員輻射濰坊、淄博、日照及泰安等地的30多個縣市區。
為了更好地為奶農服務,秦貞福在奶牛飼養比較集中的柳山、諸城等地設立了分會,在各地設立了10個服務站,在奶牛養殖區設立了12個現代化擠奶大廳。他還給協會工作人員定下了一條“鐵規矩”:24小時值班,重大病情集體會診,接診后必須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處理病情。奶農們有什么需要,只要一個電話,技術人員立即趕到現場解決,奶農們稱之為“奶牛服務110”。秦貞福還自籌資金購買了3輛奶牛保健直通車,哪里有急用就馬上趕到哪里,成為“奶牛救助120”。奶牛協會先后聘請了10多名知名專家為“智囊團”,每年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如何保證鮮奶的質量安全,形成完整的銷售體系,不再出現奶賤傷農的現象?秦貞福經過思考,探索成立了“協會+合作社”的新模式,他聯合6個規模養牛戶,成立了臨朐佳福奶牛生產合作社,實行飼養、供草供料、鮮奶銷售、防疫技術、奶款發放等“十統一”服務,保證了社員戶養殖成本低、質量高。目前,社員已達117 戶,奶牛存欄量達到1870頭,入社社員年純收入100多萬元。在秦貞福的引導下,一家家合作社成立起來。
龐大的奶牛養殖規模和優質的奶源,引得維維、伊利等全國知名乳業集團先后落戶臨朐,三元乳業等多家企業主動上門洽談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