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21 14:13:00
來源:食品商務網
閱讀數:
“諸肉還是豬肉好”曾是成都百年老店盤餐市餐廳門聯的上聯,充分表達了川人對豬肉的喜愛。的確,在宜賓人的餐桌上,豬肉占據了主要席位。可就是對這餐桌上的主菜,有不少人正在糾結。 當前不久發生“奶 ...
“諸肉還是豬肉好”曾是成都百年老店盤餐市餐廳門聯的上聯,充分表達了川人對豬肉的喜愛。的確,在宜賓人的餐桌上,豬肉占據了主要席位。可就是對這餐桌上的主菜,有不少人正在糾結。
當前不久發生“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事件”之后,不少人都縈繞著有關激素的困擾。記者從生豬飼料開始探訪一條豬的整個成長鏈條,以此審視每天進入我們身體的豬肉安全嗎?
“土豬”VS“飼料豬”
勵大媽是三江廠的退休職工,作為家里的主廚,她天天都要到安阜菜市場買菜。本來回鍋肉、蒜泥白肉是她的拿手好菜,家人也愛吃,但聽了兒女們對豬肉殘留有激素的議論后,她在賣肉的架子前猶豫不決———這豬肉,到底買還是不買?
勵大媽的鄰居郭女士也有同樣的疑惑,她老覺得現在的豬肉沒有記憶中那么香了,聽到鄉下的親戚說:“有些豬肉沒肉味,就是飼料催出來的。”看著家里9歲的女兒,郭女士心里七上八下。
什么是“土豬”?什么是“飼料豬”?“土豬”肯定比“飼料豬”安全嗎?
在一般消費者的心目中,“土豬”就是沒有用飼料添加劑喂養的生豬,只吃玉米、紅薯、菜葉長大,能避免攝入激素、抗生素之類物質殘留,是安全的;而在喂養過程中添加了合成飼料的豬就是“飼料豬”,容易有激素和藥物殘留,很不安全。
事實并非如此。現代養殖觀念認為,“土豬”指的是豬的品種,“土豬”也有可能是用飼料添加劑喂養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養殖戶這樣說:“豬的肉質、風味,70%由品種決定。養殖模式、飼養時間是次要因素,跟飼料的關系不大。”
宜賓市畜牧獸醫局飼料工業科負責人、檢驗所所長陳代榮說,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都認為食用散養的“土豬”是安全的,可事實上,散養的也未必安全。
環節一:飼料
從1998年開始,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省市,就接連不斷查出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由此引發的集體中毒事件讓消費者擔憂不已。
“在我們這些年的檢查中,沒有(在飼料中)發現過瘦肉精。宜賓市‘瘦肉精’檢出率保持了零的記錄。”陳代榮說。
據介紹,我國最常用的飼料組成是:60%玉米,25%豆粕,5%魚粉,約5%-7%麩皮,余下是3%-5%鈣、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將飼料成分不同組合,最終結果有所不同。比如,加大能量飼料的量可以促進豬肚生長,而加量的蛋白質、氨基酸則能促進豬腿肌肉的生長。運用科學的方式搭配營養飼養畜禽,而絕非像一般市民所想的使用激素才能使畜禽長得又快又壯。
據統計,宜賓市現有各類飼料生產企業37家,2010年1-6月,全市完成生產各類飼料5.57萬噸,其中飼料加工業完成2.07萬噸,飼料原料加工業完成3.5萬噸。對于這37家本地飼料生產企業,畜牧獸醫局重點檢查其生產條件,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生產記錄、原料使用記錄、產品出廠檢驗記錄等各項記錄,并著重按省上的要求,對飼料中是否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主要違禁藥物和非法添加物進行檢查。檢查情況表明,所有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DDGS生產企業均按要求配置了三聚氰胺檢測設備;絕大部分企業均能按要求開展藥物飼料添加劑等原料的使用記錄工作,基本能做到溯源。
宜賓市飼料獸藥檢驗所副所長馮堂超說:“其實,在我們的多次檢查中,宜賓市場上出售的絕大多數飼料的衛生指標是合格的,并沒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三聚氰胺這些違禁藥物和非法添加物存在;不合格的反而是營養指標,比如粗蛋白含量不夠,這些問題并不會造成激素殘留。”
環節二:養殖
作為生豬養殖大省的一員,宜賓的生豬養殖以中小規模飼養和農戶散養為主;農戶散養的一般使用部分商品飼料和部分自產飼料糧食,規模飼養的主要使用商品飼料。
陳代榮認為,農村散養的豬衛生狀況并不好,很有可能食用丟棄的垃圾和隔夜煮過的稀食飼料,或將產生亞硝酸鹽,使豬和食用豬肉的人中毒,一般農戶飼養豬也沒有完善的控防疾病系統,發生疫情時往往缺乏科學的處理措施;而規模化、集約化飼養豬只時,豬舍設計科學,精心選種育豬,定期進行消毒檢測,最后還會根據測試血清抗體的結果給豬只注射不同品種和分量的疫苗,全程監測,保證豬只健康和無藥物殘留,而科學配制的干飼料能根據豬的體重精確計量應喂的飼料,使豬只按預期速度增長。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才是現代養豬業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