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14 14:16: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近年來廣西畜牧部門不斷加大良種繁育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促進生產方式轉變,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和提升行業整體素質,近年來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和良種化水平已明顯提高。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生豬、牛、羊雜交配種率分別為95%、37%和51%,瘦肉型豬比例超過50%。生豬規模養殖比例超過40%,肉雞規模養殖比例超過70%。已通過認定的畜禽養殖無公害產地504個,其中生豬養殖無公害產地401個,肉雞養殖無公害產地90個,年出欄生豬490萬頭和肉雞2.8億萬羽;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畜產品308個,年產量60萬噸。
廣西水產畜牧業界人士認為,當前廣西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畜禽規模養殖小,比例低。廣西規模養殖戶20.64萬戶,僅占全區農戶數的2%,規模養殖產品特別是草食動物產品比重很低,肉牛不到6%,肉羊不到20%。
二是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仍不健全。良種緊缺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種羊、種鵝等草食動物良種十分緊缺;大多數種畜禽場規模小,基礎薄弱,技術力量嚴重不足,選種選育工作滯后;家畜人工授精網絡尚未健全,網點不足,設備缺乏。
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和畜禽品種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的不平衡體現在東高西低,玉林市、貴港市、賀州市、桂林市、南寧市等經濟發達地區龍頭企業較多,規模養殖戶多,良種繁育體系基礎好,與此相反西部地區的百色市、河池市和崇左市在各個方面都落后于東部地區;畜禽品種發展的不平衡表現為肉雞、生豬的規模養殖較高,肉牛、肉羊的比例較低。
四是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截至目前,全廣西畜禽養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才有10.77億元,超億元的只有2家,全部龍頭企業加工生產總值才26億左右,相對于數百億元的畜禽養殖產值,帶動和推動作用都很有限。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介紹,目前廣西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原種場、擴繁場、資源場建設,切實提高種畜禽供應和遺傳資源保護的能力。加大家畜人工授精站和服務網點的建設,加快家畜品種改良步伐。實施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規范飼養管理,全面推進健康養殖。
他說,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了畜產品的有效供給,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為廣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廣西畜牧部門將繼續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提高養殖者的組織化程度,推進產業化經營。同時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重點是推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和標準體系建設,為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標準化生產提供監控手段和技術標準保障。新建擴建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戶),在社會形成強大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