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10 13:52: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買一塊豬肉,拿到一張電腦小票,小票上有一串編碼,上網輸入這串編碼,就能查到這塊肉從哪個批發市場進的貨,來自哪個屠宰場……能讓大家對豬肉追根溯源的是杭州目前正在加緊建設的豬肉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預計到今年12月上旬就能建成應用。
追溯環節
追溯系統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一個中心數據庫及監管平臺,各環節的數據都匯集到這個中心數據庫,通過可上網的移動PDA(識別器)和IC卡(信息載體),來實現數據上傳和讀取。需要說明的是,每一張IC卡都對應惟一編碼信息,批發行、批發商、零售經營商(包括農貿市場、超市、餐飲伙食單位)都需持卡交易,所有IC卡之間的信息交換通過移動PDA完成,同時進入中心數據庫。具體追溯操作經過以下幾步:
從屠宰場到餐飲企業全覆蓋
杭州市商貿綜合監察中心副主任胡建標說,豬肉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將覆蓋市區屠宰場1個、批發市場3個、生豬批發商60家、冷鮮肉批發商30家、農貿市場140家、零售肉攤1380個、超市 50家(含門店)、消費餐飲和團體消費單位16000余家。按照杭州市區目前每天消費4000-5000頭豬估算,每天涉及信息在30萬條以上。
胡建標說,這項工作從去年9月開始著手建設,第一期投入546萬元,之所以建這個追溯系統,是想一改現在比較原始的手工建臺賬的現狀,通過電子信息化技術手段,完成豬肉在屠宰、批發、零售及消費過程中質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對接,對經營和消費過程出現的豬肉質量安全。
問題,能即時有效地查尋到問題發生的相應環節,必要時可以進行產品召回,并輔之以管理上的懲罰措施,由此來提高豬肉的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肉類消費安全。
目前系統的集成設計、軟件開發階段已基本完成,下一階段將試運行,并進行用戶培訓,需要培訓的用戶大概有2萬個。
消費者這樣用追溯系統
所有豬肉相關批發商和經銷商手中都持有IC卡,普通消費者沒有IC卡,等在農貿市場買了豬肉后,會拿到一張小票,小票上有一串編碼,登錄相關網站(等系統啟用,政府部門會公布網址),輸入這串編碼,就能看到這塊肉的完整信息了。
不過等年底這個追溯系統啟用,買一塊肉就能拿到一張有編碼的小票的情況,還只是在萬壽亭農貿市場試點。在其他農貿市場,暫時還無法實現。但農貿市場都會配有聯網的觸摸屏,消費者可以實時查詢,輸入攤位號或編碼,就能看到所有信息了。
今后能追溯到養豬場
胡建標說,現在所建的這個追溯系統,管的還只是豬肉流通環節,今后還將與生產環節即生豬養殖情況對接,也就是說以后能追溯到豬來自哪個養殖場,以及其養殖情況如何。
據了解,目前規范的養豬場,每頭豬的耳朵上都會掛一個“耳標”,內含芯片,記錄的是這頭豬的出生時間,在養殖過程中的用藥、防疫情況,是否轉過欄等各種信息。等追溯系統與養殖情況相對接后,屠宰前讀取“耳標”信息,就可以與記錄在豬腳上的流通碼相對應。
等這一系統完成以后,流通碼將細化成每頭豬(即兩片豬)都擁有一個,而不是同一批生豬用同一個流通碼。
批發市場
屠宰場
農貿市場
生豬出欄
要進農貿市場賣之前,必須經過監管審查,負責監管的工作人員也會手持PDA,讀取這片肉的信息,并與豬腳上的流通碼核對。據了解,目前雖然也進行肉類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但還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記錄階段,電子追溯系統正式啟動后,就能防止發生不法經銷商串貨這類情況了。
每一批生豬都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憑此證明進屠宰場屠宰,屠宰前還需要通過瘦肉精等禁用藥物的檢測。在這一環節,屠宰場接收批發行的豬源信息和檢疫信息后,一起錄入中心數據庫,并記錄在批發行手中的IC卡內。
屠宰后的每一頭毛豬分兩片,每片豬肉的腳上都會掛上一個流通碼,同一批生豬的流通碼是同一個。帶
有流通碼的白肉進入批發市場交易。批發商持IC卡刷卡交易。這片白肉的檢驗檢疫、屠宰信息,通過PDA讀取,并錄入批發商的IC卡內。
餐飲伙食單位憑IC卡進農貿市場采購,采購過程全部刷卡完成,農貿市場、超市要出具電腦票據(作為追溯憑證)。對于餐飲伙食單位每天需要采購多少豬肉,有大致了解,并會設一條消費警戒線,如果低于這條警戒線,就會去了解情況,調查是否用IC卡交易,還是自己隨便去采購豬肉了。
餐飲伙食單位
對于現在杭州市場上占大頭的外地冷鮮肉,也一樣要進行信息追溯,畜牧局報驗合格后,進入批發市場就啟動與鮮肉基本相同的追溯程序,外地肉直接進入零售市場的,通過移動智能識讀器刷卡進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