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26 8:39:00 來源:金融時報 閱讀數:
隨著最新CPI數據的公布,豬價、通脹這兩個關鍵詞又成為公眾的焦點。7月份全國食品價格上漲6.8%,拉動CPI同比上漲3.3%,環比上漲0.4%,中止了今年5、6月份短暫的環比下行走勢,CPI的回升有賴于豬肉價格的上漲。
此次豬肉價格上漲可謂來勢洶洶,據監測的數據顯示,遼寧省養豬大縣昌圖縣活豬價格7月份環比上漲22.7%,大連地區活豬價格環比也上漲了近20%,漲勢猛于2007年底,全國情況大體相當。如此的上漲態勢是否會重蹈2008年的覆轍,特別是在后經濟刺激時期通脹預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豬肉價格是否會成為新一輪通脹的導火索?
首先看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進入2010年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出現了價格低于飼養成本的狀況,農戶飼養積極性大大受挫,鑒于此國家及時出臺了凍豬肉收儲計劃,受此影響4月份起遼寧省豬肉價格出現了連續3個月的平均6.5%的環比上漲。而7月份環比漲幅驟然擴大到22.7%,已經明顯脫離了政策托市的影響。而其主要原因可總結為兩點:一是南方水災所導致,進入6月,南方多個省份發生的水災使大量生豬、母豬、仔豬被淹死,加之災后的高溫天氣引發的豬高熱病,造成生豬供應緊張,7月全國范圍內水災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二是豬肉價格具有明顯的周期性,仔豬從補欄到出欄時間跨度為6個月,2010年前3個月價格的大幅回落對生豬飼養業打擊沉重,以鐵嶺為例,仔豬從2月下旬的230元/頭下降到4月上旬115元/頭,仔豬補欄量大幅下降。前期補欄量的不足從7月份起將引起活豬出欄量的緊缺,作用時間將持續到今年11月。
再將2007年末至2008年上半年所處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比較,2008年上半年正值美國經濟大泡沫破裂前夕,原油價格最高接近150美元/桶,而我國也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期,2007年GDP高達11.4%,2008年1-6月份CPI達到7.9%,PPI為7.6%,出現了所謂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原因歸結為輸入型通脹。時至今日,雖然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國際金融海嘯影響正在逐漸消退,但歐洲債務危機的出現成為了阻擋全球經濟回升的干擾因素,目前的外圍經濟也只能說是步入緩慢的復蘇階段,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80美元/桶區間振蕩,由此可見,一段時期內不存在再次引發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可能。
上半年CPI月累計同比增速始終在3%以下運行,通貨膨脹遲遲沒有表象,而此番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必將放大這種預期。然而“由豬肉引發的一場通脹”已是過去,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早已時過境遷,外部經濟復蘇乏力,內部產能過剩問題嚴重,未來6個月內可能出現的豬肉價格高位運行會給物價上漲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卻不足以撬開通脹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