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9 13:4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閱讀數:
8月7日,記者在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北辰辦事處界坡村生豬養殖小區了解到,養殖小區每天產生的大量糞便排入沼氣池成為原料,村民再用沼液澆灌蔬菜,而蔬菜葉又用來喂豬。這種“豬—沼—菜”發展模式,讓養殖戶充分享受到了循環經濟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廣安區在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畜牧科技,不斷探索立體循環養殖模式和先進生態養豬方法,努力發展低碳畜牧產業,力促畜牧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該區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目前全區共建成畜牧業養殖小區80個,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150個,生豬規模養殖面達到60.5%,形成優質生豬基地鄉鎮20個,家禽養殖小區40個,蛋禽基地鄉鎮8個,肉禽基地鄉鎮10個,肉牛、肉羊、肉兔基地鄉鎮各5個的畜禽標準化養殖基地區。大力推廣畜牧科學技術。去年,累計引進優良種豬9萬余頭,生豬雜交改良率達85%以上。推廣飼料生喂,建立種草養畜基地鄉鎮14個,種植優質牧草3.7萬畝。發展循環養殖模式。整合新農村、國債沼氣建設等項目和資金,新建沼氣池300口,全區“林—草—畜”養殖配套面積達3.2萬畝,“豬—沼—菜”養殖配套面積達12.5萬畝,畜禽糞便的處理利用率達85.2%。探索先進的生態養豬法。引導規模養豬場試點微生態發酵零排放養殖新技術,從源頭上實現生豬養殖“零排放”。目前,該區已建成“林—草—畜”、“豬—沼—菜”等生態循環養殖試點場31個,年出欄生豬達12.3萬余頭,有效減輕了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