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5 15:24:00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閱讀數:
牽著孫女的小手,緩緩地從院子中走出來,到大門口找處陰涼地坐下,張廣杰靜靜地注視著匆匆路過的鄉親們。這位62歲的老人眼神已經不如兩年前那耀人的光彩。原本健談的他也開始沉默寡言。
張廣杰院子的西側是他花費幾千元建的7個豬舍,每個豬舍可以養五六頭大肥豬。憑此,他每年都可以賣兩茬肥豬,每茬30頭。但是現在,他的7個豬舍里只有南北兩頭的2個豬舍里各有一頭75公斤左右的肥豬。
“不敢養了,也沒錢養了。”提起老本行,這位山東省巨野縣太平鎮孔莊行政村的老村民情緒十分低落。自從2006年起,張廣杰養豬已經連續虧損了5年。用他的話說就是:2006年年頭不好,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春節都有豬病發生,最嚴重的時候曾經一周的時間內,豬舍里10頭豬僅剩下了1頭。“這幾年少則賠上數千元,多則賠上數萬元。”
張廣杰的養豬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他的養豬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生產隊時期。當時的他就給生產大隊里養豬。只不過當時養的是本土黑豬,現在是大白豬。“以前的豬沒有現在嬌氣,養豬的人也少,每家也就養個一兩頭,不愁賣。現在不同了,實在是把不準什么時候能賺錢。”
他最近的一次賣豬是在2010年的3月份,一次性賣出了30頭肥豬,每頭的價格僅為9.3元/公斤。當時,張廣杰的心態就是,“再也不養了,養豬賠錢還不如在家照顧小孫女。”
不過,很少有人有張廣杰這般壯士斷腕的決心。他們依然在堅持。同村的張德運就是其中之一。
張德運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他那能養兩三百頭豬的豬場里現在只剩下了70頭豬,12頭母豬,58頭剛生下不久的小豬。今年出欄的近50頭肥豬早在4月份就出手了,價格僅為9元/公斤。整個算下來虧損了2萬多元。
現在的他也只有在喂豬的時候才會來到豬場,平時的時間卻跑起了運輸。“要掙錢給小豬喂料啊,長得越大吃得越多。”他說。
即便如此,張德運也沒有退出的打算。“農民養豬就像是上了賊船,上去容易下來難。”張德運的豬場建設,一共投入了4萬多元,幾乎是手中全部的積蓄。要想改行并不現實。還要咬緊牙關繼續養。“年頭好就多養點,年頭不好就少養點。勢頭不好就賣仔豬。”
今年7月份開始的生豬價格大反彈,也著實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的周評里如此記錄這輪豬價的上漲:2010年第27周全國豬料比價結束155天的虧損,28周全國豬糧比價也結束長達160天的6:1以下。29周,豬料比價、豬糧比價繼續高歌猛進,進入較高盈利區。剛剛過去的近40天,國內生豬市場上演了一場近乎神奇、瘋狂的絕地大反擊。生豬全國平均價從7月1日的10.63元/公斤漲到了7月28日的12.51元/公斤。
但這輪上漲究竟能否持續,養殖戶今年全年能否贏利,卻是個未知數。山東省巨野縣太平鎮劉屯的養殖戶劉建房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如此長時間的虧損,這次豬價上揚應該會持續到年末,價格也不會低于13元/公斤。“如果突破了14元/公斤(每斤能達到7元),今年養殖戶的全年利潤就會由負轉正。”
不過,這在馮永輝看來機會渺茫。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輪上漲是由于前期疫病較為嚴重期間損失的仔豬,所導致的肉豬存欄、出欄量減少效應,開始作用于市場。生豬供求格局發生改變,豬價開始階段性地反彈。根據豬的生長周期推斷,這種階段性的肉豬供應減少可能持續至10月份左右。
“但這種暫時性的供求缺口并不足以讓豬市呈現持續性上漲。盡管今年的虧損至今已經持續了4個月,但僅僅出現部分散戶、中小規模豬場淘汰了一部分生產力差的能繁母豬。能繁母豬存欄并未出現實質性的下降。”馮永輝說。
無獨有偶,在《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走訪的太平鎮5家養殖戶中能繁母豬存欄數發生改變的只有張廣杰一家。
東方艾格分析師郭會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6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3700萬頭,環比增加0.69%,能繁母豬存欄4680萬頭,環比減少0.43%,與5月份環比減少1.26%相比,能繁母豬的降幅明顯減弱。由于能繁母豬占生豬存欄的比重達10.7%,仍高于9%-10%的正常水平,后期生豬供應仍有保障,再加上天氣炎熱,需求疲軟,離再度虧損恐怕不遠了。
對于價格,馮永輝說,出欄肉豬全國平均價格12元/公斤和13元/公斤這兩個價位所能折射出的供求格局是不同的,前者是“緊平衡”,后者是“較大缺口”。每天近一個百分點的漲速已經持續了近40天,其間不乏“惜售心理導致產生的價格泡沫”因素,因此也許12元可以輕松突破,但突破13元大關的難度明顯要大得多。
“同時必須考慮的是今年首批凍豬肉收儲是在4月份,那么放儲的時間極有可能是在10月份前后。”馮永輝說。
除此之外,太平鎮巨野牧興養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修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最近兩天,現在雖然玉米的價格開始回落,但是豆粕和濃縮料的價格已經雙雙上漲。其中,黃海糧油的70公斤裝豆粕已經從原來的198元漲到了230元,濃縮料也上漲了100元。
由此或許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生豬價格暫時的高企并不值得欣喜,過剩產能并未因長時間的虧損而淘汰,生豬產業鏈的問題也并未得到解決。生豬養殖業為何難以走出“豬賤傷農”的魔咒,生豬養殖的產業鏈還存在哪些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