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市場評論 >  暴漲暴跌無窮期,重慶豬肉價再次坐上過山車

暴漲暴跌無窮期,重慶豬肉價再次坐上過山車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3 9:22: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由于參與者甚少,生豬遠期交易還發揮不出穩定生豬生產及肉價的作用。

  肉價拉開上漲序幕

    幾天前,馮海慶到種豬場買了50頭仔豬,又開始養起了豬。他憧憬著,大約5個月后,這些豬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到時,就能小賺一筆了!”

    馮海慶是沙坪壩區歌樂山鎮金剛村的村民。今年3月,在他飼養的30頭豬出欄之際,豬肉價格突然大跌。他因此虧損近6000元。一時間,他傷痛不已,不敢養豬了。可如今,隨著形勢大變,他又看到了養豬的希望。

    原因在于,近段時間,生豬收購價忽地又往上竄。到目前為止,已從6月份的每斤4.3元左右,迅速回升至每斤約5.6元。

    在零售市場,不同部位的豬肉,每斤至少上漲了1元。7月25日,在學田灣農貿市場及幾家大型超市,本報記者發現,三線肉已賣到了每斤7.5元左右,比月初時高出了1.5元;精瘦肉的零售價更是比月初上漲了約2元,達到了12元。

    重慶市物價局此前曾預測,豬肉市場在今年10月才會回暖。“但是現在看來,回暖的時間比我們的估算提早了3個月。”該局有關人士表示。

    這種現象讓馮海慶覺得很奇怪。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夏天一般是豬肉市場的淡季,肉價不會上漲。盡管如此,他對今年夏天肉價為何上漲并不關心。他只知道,“肉價漲上去后,養豬又有錢賺了”。

    今年3月過后,由于豬肉價格大跌、養豬虧損嚴重,不少養殖戶紛紛宰殺能繁母豬,縮減生豬養殖規模。近期,在廣東、福建和廣西等南方地區,又出現了生豬疫情。生豬生產因此受到了較大影響———國家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生豬及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一直在下降。到了6月,生豬存欄量已達到了歷史較低水平,為4.3億多頭。

    眾多業內人士幾乎一致地認為,今夏豬肉價格的異常上漲,與上述因素造成的供需矛盾有直接關聯。“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再過1個多月入秋后,豬肉市場的消費需求還將日漸增大,而且會一直持續到明年春節。”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下稱重慶農交所)交割部負責人羅正倫判斷,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豬肉價格的漲勢仍將繼續。

    7月27日,重慶農交所的生豬遠期交易行情,已經顯現出了這樣的趨勢。當天下午5時,8月到期的生豬遠期合約,每噸交易價為近1.2萬元。9月份以后到期的生豬遠期合約,交易價則逐月上升。其中今年12月和明年1月的,交易價更是超過了每噸1.3萬元。

    規避養殖風險之道

    今年3月,在豬肉價格大跌之際,重慶市農委畜牧處調研員王華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說,政府十分擔心這輪肉價下跌引發下一輪肉價暴漲。現在的情況表明,這種擔憂正在逐步演變成為現實。

    在我國,豬肉價格多年來一直在周期性波動。一般2到3年就是一個周期。每一次劇烈波動,都與生豬產量不穩定有直接關系。2005年至2007年,就曾出現過豬肉價格暴跌,養殖戶大量宰殺母豬、縮減生豬飼養數量,進而導致肉價暴漲的現象。

    面對這種反復無常的豬肉市場行情,近幾年,一些業內人士和經濟專家,不停地發出了推出生豬期貨,以穩定生豬生產及肉價的呼聲。時至今日,生豬期貨卻遲遲未問世。自2009年12月底起,重慶、湖南和江蘇,先后推出了生豬遠期交易,被人們寄予了厚望。

    自今年3月大跌之后,豬肉價格又突然在近期開始上揚。2005年至2007年豬肉價格暴漲暴跌的情形,大有在今年重現的跡象。

    面對反復無常的豬肉市場行情,近幾年,一些業內人士和經濟專家,不停地發出了推出生豬期貨,以穩定生豬生產及肉價的呼聲。時至今日,生豬期貨卻遲遲未問世。自2009年12月底起,重慶、湖南和江蘇,先后推出了生豬遠期交易,被人們寄予了厚望。

    然而,如今的現實卻表明,由于參與者甚少,生豬遠期交易已陷入了無法穩定生豬生產及肉價的尷尬境地。

    能。”羅正倫說,生豬養殖戶、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可以利用此功能事先鎖定理想的價格,降低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如此一來,生豬生產和肉價就有望穩定下來。

    重慶小拇指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江文,5年前就開始在黔江區養豬。2006 年,因豬肉價格暴跌,他一下子就虧損了100多萬元。這次慘痛的經歷使他意識到,養豬的風險極大。“要是能提前在合同中約定未來一段時間的豬價,那該多好啊!”于是,在去年年底重慶農交所正式開業后,他成為了首批進場交易的養殖戶。

    “事實證明,我當時的決定是一點也沒錯的。”今年1月王江文由生豬遠期交易行情,察覺到了豬價未來的跌勢,便在遠期交易市場,以每噸1.36萬元的價格賣了70頭豬。此后2個月,他又以每噸1.3萬元及1.16萬元的價格,分兩次賣了100頭豬。

    到了3月份,生豬市場價已降到了每噸1萬元,養殖戶因此普遍虧損,但王江文通過遠期交易提前賣的這170頭豬,每一頭至少賺了40元。他為此暗自慶幸,“如果不參加遠期交易,這些豬留到四五月份才賣的話,起碼要虧損四五萬元”。

自今年3月大跌之后,豬肉價格又突然在近期開始上揚。

重慶農交所的尷尬

    近些天,由于重慶農交所未來幾個月的生豬遠期合約,交易價逐月上漲,王江文決定留下仍在圈養的生豬不賣,并打算再買進兩三百頭仔豬,待肉價上漲幅度較大時再賣。

    “肉價暴漲暴跌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找到生豬養殖的避風港。”王江文告訴本報記者,過去養豬,他對養殖數量幾乎心中無數,往往是肉價上漲了就臨時多養一些,下跌了就少養幾頭。到了豬兒喂肥了該賣的時候,肉價卻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結果,不是虧得多就是賺得少。

    自從參與了生豬遠期交易后,他就可以提前半年確定養殖數量。接下來,他只需安心地把提前賣出去的豬飼養好,不必擔心豬價的波動。他說,生豬遠期交易就是一個規避生豬養殖風險的港灣。所以現在,他天天都在關注生豬遠期交易的市場行情。 “隨機應變,及時調整養殖規模,利潤自然有保障。”

    但在王江文所認識的眾多養豬戶中,像他一樣熱衷于生豬遠期交易的卻寥寥無幾,大多數人仍選擇隨行就市。

    在全國范圍內,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根據重慶農交所提供的信息,作為一家面向全國的交易所,該所吸納的生豬遠期交易會員,目前僅有500多家。這些交易會員大多來自重慶本地,也有來自河南、江西、廣東、四川和黑龍江等市外省份的。他們中間,有一些是食品加工企業、豬肉經銷商及屠宰場,一半以上是生豬養殖戶。

    自重慶農交所開業至今,大約有一半的會員,并未真正參與生豬遠期交易。同時,作為交易會員的養殖戶,幾乎都是規模養殖大戶。而在我國,散養農戶一直是生豬養殖的主力軍。比如在重慶,2009年出欄的約2000萬頭生豬,有57%左右都是由散養農戶飼養的。

    參與的人少了,生豬遠期交易量自然就不大,眼下平均每天只有1200萬元左右。“如此情況下,生豬遠期交易最多只能體現少數人的交易行情,無法影響整個生豬市場。”羅正倫坦言。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今年大起大落的豬肉價,生豬遠期交易還顯得無能為力。其在穩定生豬生產和肉價方面的作用,似乎只是人們一個美好的愿景。

    養殖戶不愛遠期交易?

    羅正倫并不否認這樣的現實。不過他深信,生豬遠期交易遲早會發揮出穩定豬肉市場的作用。“現在之所以還未看到效果,是因為我們僅僅只運行了7個月,很多人對生豬遠期交易還很陌生,不了解其好處。”

    本文一開頭提到的馮海慶,聽說過生豬遠期交易,卻一直未參與其中。他告訴本報記者,養豬受天氣、疫情等突發因素的影響很大,即便參與遠期交易,也不一定能保證賺錢。況且,在進行遠期交易時如果操作不當,還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

    數年來,馮海慶把仔豬養肥后,都是賣給固定的買主,交易時價格多少可以商量。“大家一來二往產生了交情,也相互信任,就能規避養殖風險。”

    這種靠交情規避養豬風險的方式卻因他今年3月份賣豬虧損數千元,一下子就失去了 “保險”作用。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參與生豬遠期交易的打算。“在我們這些農民看來,豬就是‘血財’,養豬就是碰運氣。”他說,每年秋季開始至過年時,豬肉總是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會漲上去。只要注意到這個規律,及時調整養殖數量就行了。

    近幾個月時間,在與一些養殖戶打交道的過程中,羅正倫發現,很多養殖戶仍然習慣于傳統的生豬現貨交易模式。尤其是散養農戶,知識結構普遍偏低,連上網都不懂,更不用說在網上進行生豬遠期交易了。

    在羅正倫看來,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越高,參與生豬遠期交易的人就會越多。因為當前散養農戶居多,他們又大多缺乏主動控制養殖風險的意識,往往聽天由命。他建議,政府可通過政策激勵、扶持,引導散養戶朝規模化養殖方向發展。

    王江文則有另外的看法。“目前,多數養殖戶不參與生豬遠期交易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們對此不了解或是不感興趣,而是沒有能力。”他說,養豬戶沒什么可供抵押的資產,幾乎在銀行貸不到款。在這種情形下,進行遠期交易又要繳納20%的保證金,很多人根本拿不出這筆錢。

    他期望生豬遠期交易的保證金比例降低一些,這樣就有更多人參與了。“只要參與的人越多,生豬遠期交易對整個豬肉市場的積極影響就會越大,養殖戶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就會越準確。

畜牧家禽網編輯: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