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14 10:51:00 來源:嘉興在線新聞網 閱讀數:
本報訊 全市生豬存欄量減少254.79萬頭,比2007年存欄量下降9.94%,這是我市經過3年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自嘉興畜禽養殖污染被列為省級掛牌督辦重點環境問題以來,全市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治理模式,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昨天,市環保局生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已提前完成5208家存欄生豬50頭以上養殖場的治理任務。
一頭豬對環境的污染,大體與5個成年人所產生的污染相等。豬的排泄物不經處理排入河道,會增加水體中的氮磷含量,還可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經過實踐,我市各地探索出以“兩分離、三配套”農牧結合為主的污染治理模式。“這要求養豬戶實行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并配套建設沼氣池、沼液池和干糞池。”市環保局生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沼氣池179440立方米、沼液池226620立方米、干糞池46992立方米,雨污分離設施260672米。
“這個雨水槽沿著屋檐而建,就是為了收集雨水,達到雨污分離的目的。”昨天,在平湖新埭舊埭村養殖戶吳存云的養殖場,記者看到沿屋角周圍建起了排污溝,并且覆蓋了水泥板。吳存云告訴記者,以前一到雨天,豬的糞便就會隨雨水流入附近的河道。現在有了雨水收集槽和排污溝,雨水直接流入河道,糞便進入沼液池,實現了污染零排放。
農業污染,用工業的方法來治理,是我市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的一大創新。平湖新埭丁橋村明大牧業公司,已建立了一套處理工業廢水的污水處理系統。養殖污水排入管網,進行厭氧處理后,再通過生化處理,最后達標排放。除此以外,我市還不斷創新生豬養殖模式,試點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目前全市已有120多家養殖戶進行發酵床養豬技術試驗。
“經過持續整治,12個畜禽污染重點整治鎮的水質環境,已有明顯好轉。”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然而,我市畜禽養殖總量在個別區域仍然超過當地環境容量,污染整治壓力較大。下一階段,我市將結合“兩新”工程建設,控制和削減區域畜禽養殖總量,逐步推進畜禽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減少畜禽污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