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7 14:14:00 來源:食品商務網 閱讀數:
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
近幾年,山東省畜牧業發展迅猛,為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社會進步,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畜牧業已成為全省大農業中發展最快、潛力*、前景最廣的優勢產業。與此同時,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多,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畜產品市場波動加劇,整體生產科技水平落后等等,傳統畜牧業迫切需要加速轉型。必須抓住關鍵環節,把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化解現代畜牧業發展瓶頸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解決好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水平低的問題,夯實現代畜牧業發展基礎。
通過幾年的實踐,山東省牢固樹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緊緊抓住標準化規模養殖這條主線,通過“六個結合”,促進“六個提高”,實現了全省畜牧業跨越式發展。
與良繁體系建設結合,提高標準化生產良種供應能力 截至2009年底,全省核發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場1568個,畜禽良種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祖代場-父母代場-商品代場的繁育體系結構框架。全省豬三元雜交比例達85%以上,肉牛、肉羊良種及雜交改良面分別達85%和50%以上,肉雞全部實現良種化,蛋雞良種化達到95%以上。種畜禽生產機制的轉變,強化了畜禽良種供應能力,夯實了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基礎,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產業化經營結合,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產業化是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增強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規?;曫B的發展和標準化生產的推行離不開產業化。突出了兩個重點:一是抓龍頭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吸引社會多方面的資金向畜牧業產業化建設投入,倡導、鼓勵和支持畜牧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周邊養殖基地農戶搞好生產和服務。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在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中,做到既為自己負責也為合作方負責;在風險的分擔和利益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在理性、理解、誠信的基礎上,逐步構建起科學有效的畜牧業產業化運作機制。二是抓基地培育和市場開拓。鼓勵出口企業配套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立足禽兔等出口優勢,積極實施飼養場備案認證;為大城市配套標準化飼養場,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加工銷售企業開展畜產品擴大產銷工程,提倡牛奶產銷就地生產、就地加工、就地銷售。
與扶持投入結合,提高畜禽標準化養殖基地設施水平 近年來,山東省各級畜牧部門積極爭取財政、金融等部門的支持,鼓勵社會多種力量投資發展畜禽養殖,養殖基礎設施和發展條件明顯改善。2000年以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示范、獎勵資金7.78億元,帶動社會資金約10.51億元,建成省級以上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小區)2908個,畜牧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47個,形成了生產發展調整、增加養殖者收入、化解畜牧風險、機制性平衡相配套的扶持投入體系。同時,各級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有力帶動和吸引了金融、外資和民間資金的注入,形成了多元投資發展畜禽規模養殖的良好局面。一批大型一體化企業向養殖領域延伸,工、商、建、運和采掘從業者進入畜禽養殖,成為新時期發展畜禽規模養殖的主力軍;畜禽養殖貸款擔保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貸款難問題開始緩解,金融服務探索出新模式,“六和”集團出資1.1億元(占總額2/3)與7個縣市政府成立養殖擔保公司,年度可擔保貸款30億元用于家禽養殖。
與公共服務結合,提高畜禽標準化養殖保障能力 一是注重發展保護?;窘ǔ蔁o規定疫病監測區、無疫區,重點建設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強化村級動物防疫檢疫員職能,提高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的技術水平和應對外來重大疫病快速反應能力。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志制度,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嚴防動物疫病傳入,為畜禽標準化生產提供了強力保障。二是加強科研推廣。圍繞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的畜禽遺傳育種、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新型疫苗和獸藥、飼料添加劑、畜產品加工、環境控制與污染治理等重大技術問題,加大科研投入,開展科研攻關。加快畜牧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近年來,以“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高安全、低條件高適應”為主要特點的自然養豬法在全省得到廣泛認同,獲得長足發展。全省自然養豬法養殖場戶達到6000多個,發酵床面積496萬平方米,存養各類生豬396萬頭。推廣奶牛數字化管理,已有20個奶牛場安裝了阿菲金數字化管理系統。
與機制創新結合,提高畜禽標準化養殖組織程度 標準化規模飼養的組織形式是推行標準化生產的關鍵。標準化畜禽場舍能否建設起來,標準化飼養程序能否實施下去,飼養的組織方式起重大作用。積極倡導和支持農民向規模化生產經營方向轉變,是發展現代畜禽養殖業的一個重要內容。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公司+直屬規模飼養場+合同飼養場”模式。省內大部分龍頭加工企業在推行標準化生產過程中采取了“公司+直屬規模飼養場+合同飼養場”組織形式。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生產,企業與規模飼養農戶簽訂回收合同。通過這種形式,一方面密切了公司與廣大養殖戶的聯系,取得了廣大養殖戶對企業的支持;另一方面,為企業爭取了穩定的貨源,有利于企業在飼養過程中推行標準化。二是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模式。提倡畜牧業生產和經營者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和擴大合作社、行業協會等不同形式的生產經營合作或協作組織,使其在組織產品生產、維護經營秩序、規范生產技術、協調產品流通、優化行業服務等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實踐中,我們以龍頭企業、縣鄉畜牧獸醫站和村基層組織為依托,大力促進畜牧合作社的發展,涌現出一批以萊陽市河洛奶牛合作社、寧陽縣磁窯鎮大磨莊村生豬產銷合作社為代表的運行規范的畜牧合作社典型,降低了散戶經營的風險,提高了養殖收益。三是飼養小區模式。積極引導農民打破傳統養殖模式,走出庭院,變零星散養為規模集中養殖,大力推行訂單畜牧業和合同畜牧業,極大地促進了畜牧標準化的生產進程。全省各地將建設飼養小區作為推行畜牧業標準化的有效載體,有力地推動了標準化生產。目前,山東省實行“七統一分”運行模式的小區比例已經達到60%以上。
與執法監管結合,提高畜禽標準化規范化養殖理念 在實施畜牧業標準化過程中,按照農業執法“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山東省不斷強化種畜禽生產經營、畜禽及產品質量安全等執法工作,執法體系逐步健全,有效保證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完善規章規范?!渡綎|省種畜禽生產經營管理辦法》已經發布,《山東省畜禽養殖管理辦法》將于近期出臺,《生鮮乳收購站發展布局規劃》、《“兩湖一河”流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案》等一批規范性文件的發布實施,促進了畜禽規范養殖。二是完善執法體系。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省局成立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掛省奶業管理辦公室牌子),動物衛生、飼料、獸藥監督執法力量也進一步加強。三是強化日常監管。建立健全執法監管責任制,統一規范了種畜禽場、奶站各項生產管理制度和檔案記錄格式,商品養殖場統一了養殖檔案格式,大力推進畜禽標志追溯體系建設,將疫病凈化、違禁物質使用、污染防治等作為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四是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暨執法檢查。周密部署、積極開展種畜禽、奶站、飼料、獸藥、無公害畜產品等專項整治暨執法檢查活動,促進畜禽養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下一步,全省將繼續將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方面和重點領域,強化措施,抓好抓實。
“十二五”期間,選擇養殖基礎高、產業體系全、組織經營好、綜合實力強的畜牧主產縣,以規范場區布局、養殖場舍改造、信息化裝備、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備為主,設立專項資金,支持5000個畜禽養殖場區進行標準化改造,全面開展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創建行動,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標準畜禽養殖場、畜牧養殖小區和家庭牧場并存互促的養殖格局。進一步抓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畜牧基地、沿黃畜牧產業帶、山東半島高端畜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魯南生豬產業帶等畜牧業重點區域發展布局,落實畜禽養殖場區備案管理制度,扶持推廣“干濕分離、糞便制肥;節水養殖、廢水回用;沼氣凈化、沼液施肥;種養結合、設施配套”的循環生態養殖技術,確立現代養殖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出臺《山東省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落實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備案制度。搞好規模養殖的規劃布局,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解決好規模養殖用地和環保問題。加快推進生豬、奶牛等11個畜牧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提升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的應用、示范和推廣。以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帶動為主要內容,實施肉牛振興、奶牛提升、生豬推進、禽蛋跨越四大工程,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由畜牧大省向強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