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28 11:13:00 來源:遼寧日報 閱讀數:
6月中旬,大洼縣清水鎮兩批次、幾十噸的肉鴨產品再次通過大連外貿出口公司銷往歐洲。清水鎮興勝養禽場場長李志福對此異常興奮:“這筆買賣,使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30%左右。”今年以來,清水鎮鴨業發展令人矚目,頭頂“東北鴨業集散地”的桂冠,清水鴨正飛出國門,贏得世界消費者的青睞。
清水鎮養鴨有30多年的歷史。發展至今,“大清”、“遼鶴”牌肉鴨產品已覆蓋整個東北,并占領了北京、西安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的市場。而今,清水鴨又成功打入了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清水鎮肉鴨出口數量已達5000噸,占全鎮總養殖量的13.3%。
市場銷路好,養鴨真賺錢。在清水鎮,靠養鴨致富的農戶已達千余戶。在多年的生產經營中,養鴨企業與養殖戶逐步形成了供雛、供料、防疫技術服務、產品回收加工、資金結算“五統一”的“龍頭+農戶”模式。養鴨賺錢、較少風險,使農戶養鴨的積極性連年高漲。清水鎮因勢利導,通過龍頭帶動、政策拉動、利益驅動、協會互動,把這一養殖基礎好、發展空間大的傳統產業不斷做強做大,使之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
“企業有龍頭,肉鴨有養頭。”今春以來,清水鎮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鴨頭企業”在土地、小額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成立了由上百名養殖“明白人”組成的養鴨協會和11個養鴨分會,送技術、送信息,帶動農戶共同致富。清水養禽場是生產北京填鴨的老企業,帶動了580戶農戶進行養鴨生產。今年,清水鎮通過協調縣里金融、土地、畜牧等相關部門,陸續為該企業解決了700萬元的周轉資金。鎮里還以農業產業化為根本,制定出臺了“351”工程———用3年時間建100個小區、養鴨5000萬只。此舉讓永和禽業、潤龍鴨業等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的“甘露”。有了政府的支持,興勝養禽場瞅著國外市場做足文章。場長李志福告訴記者:“我投資3800萬元上了60臺孵化設備。”這個出口方向直接瞄準歐洲市場的在建項目,使企業年產鴨雛數量由120萬只猛增至600萬只,肉鴨加工量由4000噸增至1萬噸。
龍頭企業的興旺發達,使農民成為養鴨的率先獲益者。至5月底,清水鎮養鴨數量已達2000萬只,超過去年的養殖總量,養鴨戶也由去年的1000戶增加到148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