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13 15:33:00 來源: 湖州晚報 閱讀數:
“你找的盧泉江是搞蠶桑養殖的吧?”上世紀70年代,我市吳興區道場鄉鄉民就以蠶桑養殖為業,而提到蠶桑養殖,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叫盧泉江。
昨天記者來到了道場鄉錢山下村盧泉江的家。“呵呵,我做了三十多年的蠶桑輔導員,走家串戶,所以鄉里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認識啦!”一見面,盧泉江的爽朗個性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盧泉江的家在太湖邊,和妻子結婚后來到了道場鄉。當時正好遇上鄉公社中學要招懂一點蠶桑養殖技術,并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師。于是,找上了盧泉江。因為技術好,又肯學,在學校沒有呆多久,他又被鄉里招去當蠶桑輔導員,這一 干就是三十余年。
那時候,道場鄉有二十幾個村,盧泉江的工作就是跟著區里的工程師學種桑養蠶的技術,然后到各個村里作指導。別看這工作聽起來輕松,做起來可不容易。尤其是對于以此為業的道場鄉鄉民,俗話說“上半年靠蠶,下半年靠田”,一貫認真的盧泉江當然明白這份責任的重大:每年4月份他就開始忙著挨家挨戶的檢查、指導;9月份蠶結繭了又得開始忙著種桑樹……在他的指導下,一張蠶籽能超產50公斤蠶繭。
習慣了這樣忙碌的日子,退休之后,盧泉江也沒有閑下來。如今在電大報班學習衛生保健知識,他說,多學點,沒事兒就能給同輩人多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