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5 16:2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為了促進畜牧產業快速健康發展,華鎣市積極探索、創新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主要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對畜牧業工作實行目標管理
市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對畜牧業工作的領導。對畜牧業發展,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把基地建設和動物防疫工作列入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畜牧局長崗位目標責任制,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并把畜牧業發展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
2、創造寬松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積極爭取項目加大畜牧產業投入
一是做好項目規劃和項目儲備,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對畜牧業的投入;二是制定擴大民間投資的優惠政策,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做好服務和協調工作,吸引外資、私營資本等民間資本參與開發畜牧產業;三是以獎代補,建立多渠道投入的激勵機制。近幾年市政府對增養外種豬實行了以獎代補,這大大推動了我市畜牧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激活了民間資本、工商業資本投資畜牧業,引導了銀行信貸、信用社貸款投資畜牧業,引導了外部客商投資畜牧業。我市將進一步推行畜禽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等以獎代補政策,建立多渠道投入激勵機制,破解畜牧業發展資金的瓶頸制約,積極探索適合我市實際的畜牧業生產貸款擔保機制和運作模式,鼓勵和爭取各類資本對畜牧業投入。
3、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培育龍頭企業,加大對養殖學會等民間中介組織的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制定的關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動作、帶動農民、滾動發展”的思路,結合我市實際,采取多種形式,組建、扶持養殖專業協會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加快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養殖學會等中介組織在牧業生產中的作用。通過實施政府扶持、信貸投入、招商引資等措施,培植1— 2個加工銷售畜產品的龍頭加工企業,扶持有一定規模、集養殖、販運為一體的養殖大戶,在原料基地建設、良種繁育、防疫設施、技術培訓、環境保護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帶動養殖農戶發展畜牧業生產,促進畜牧產業化進程。
4、建立健全“良種、防疫、服務、信息、質量”體系,積極推進畜牧科技進步
4.1 實施“良種工程”,提高畜禽品質,加速畜禽良種化進程。有計劃地引進優良種公豬,切實抓好生豬品種改良,完善市人工授精網點建設,依托本市良種擴繁場,逐步實現基礎母豬群良種化,使我市生豬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加快牛、羊改良步伐,盡早建成牛羊品種改良站。
4.2 推廣種草養畜,加大草料開發力度,向生態畜牧業發展。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土地石漠化治理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加大草山草場的建設力度,使本市人工草地面積達5萬畝以上,同時,大力推廣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秸桿開發力度,引進先進草料加工機械,開展青貯、氨化和微貯等實用技術推廣,使農作物開發利用率達50% 以上。
4.3 健全防疫體系,穩定基層隊伍,切實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強縣、鄉、村三級防疫體系建設,解決好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待遇問題;強化動物免疫、檢疫、診療、監測和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全面提高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確保牧業生產安全。
4.4 完善服務體系,穩定科技隊伍,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市、鄉、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隊伍自身素質,提高服務水平。著力解決鄉級畜牧獸醫站危房、無房問題,并更新、配套相應的服務設施。
4.5 加快信息體系建設,建立新型市場,完善市場機制。建設多種形式的初級市場,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網絡交易等現代營銷方式,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使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逐步建立完善以雙河、祿市、慶華、永興為中心的生豬交易市場,以永興、陽合、高興、雙河為中心的家禽交易市場,并建立市畜牧獸醫信息服務中心,強化畜牧業信息隊伍及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及時向社會提供國內外畜產品、飼料、獸藥等供求信息、畜禽疫病動態和科技信息。
4.6 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依法治牧,確保人民吃上“放心肉”。加快畜產品、飼料、獸藥、質量標準監督等體系建設,依法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和管理,規范市場,嚴禁假劣飼料、獸藥上市,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發生;同時,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高殘留藥品和添加劑,保障畜產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