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5/8 9:37:00 來源:農業科技報 閱讀數:
“嘎嘎嘎,嘎嘎嘎……”在四川蓬溪一個小村的一片水豐草茂之地,一群白鵝正在悠閑漫步。其主人茍鵬程美其名曰:百草鵝。它們都是在天然、生態的敞養狀態下長大,因而受到好吃嘴們的青睞。筆者采訪中發現——
選準方向 大打生態牌
2008年3月以前,四川省蓬溪縣的茍鵬程在成都打工,日子過得馬馬虎虎。不過,他還是想回到家鄉干一番事業。以他多年在城里的觀察,生態的、安全的畜產品始終都是供不應求的。他將眼光瞄準了養殖業。
從2008年初開始,他就在家鄉考察選址,歷時1個多月,寶梵鎮龍洞村一片六七十畝的土地進入他的“法眼”:在這片土地的上游有一座水庫,從這片土地到水庫之間,沒有搞養殖業的,甚至連住家戶都沒有。
茍鵬程把這片地租了下來。但是養什么好呢?他舉棋不定。于是,他咨詢他們縣畜牧食品局,有關人士告訴他:蓬溪養鵝很成氣候,而且,近年,鵝的行情也還不錯。受此鼓舞,茍鵬程決定種草養鵝。
從2008年3月開始,他就種上大片大片的黑麥草、菊苣,以10元/只的價格購買了幾百只白鵝苗,全部敞放。
早謀銷路 特廚引客來
此時,茍鵬程也開始謀劃百草鵝出欄以后的銷路。他建起一個農家樂,以特色餐飲為主打,專門請了一個親戚——曾經到新加坡打過工的特級廚師茍平華開發了系列的鵝餐,把蒸、炒、鹵、燉、烤等烹飪方法運用得淋瀝盡致,把百草鵝源源不斷地推向餐桌。
5個月以后,第一批百草鵝出欄了。茍鵬程立即向游客們熱情推薦,讓他們參觀純生態的養殖場。喜歡美食的游客們,紛紛“點殺”百草鵝,他們一陣風卷殘云,仍意猶未盡,有的走的時候,還要買上一只,茍鵬程的賣價是100元/只。
一傳十,十傳百。美味的百草鵝吸引了源源不斷的食客,遂寧的、南充的、成都的、重慶的,不論遠近,紛紛慕名而來。
茍鵬程說他已經出欄六七批百草鵝,農家樂平均每天就要宰殺一二十只,此外還有500只是食客帶走的。百草鵝未出養殖場就“消化”了。
利潤不菲 寄養擴規模
“百草鵝比一般的鵝輕1斤左右。但是,百草鵝1只賣100元,除去鵝苗、牧草、人工、米糠、包谷等成本,每只純賺六七十元。一般的鵝除干打凈,最多賺一二十元。” 茍鵬程高興地說。
百草鵝為何如此賺錢?除天然、生態、純農家的飼喂方式以外,出欄周期長是一個重要原因。據茍鵬程介紹,喂飼料添加劑的鵝,實行的是圈養、填鴨式的養殖方式,3個月即可出欄一批,而百草鵝一般需要近半年才能出欄,這就增加了很大一筆成本。
盡管百草鵝的價格不菲,但出欄以后就供不應求。茍鵬程準備擴大規模,不過,他將走的路子是“總規模擴大,但分散養殖”。他在當地已建立起一個百草鵝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后將把百草鵝寄養在當地的農戶那里,到時統一回收。這種方式不僅能帶動農戶增收,而且也分散了疫病風險,擴大了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