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27 8:43:00 來源:中國畜牧養殖網 閱讀數:
三位大學生養牛走上致富路
大學畢業后,要么是外出打工、要么是為找工作參加各種考試,但是,這三名大學生,他們卻選擇到鳳岡農村來養牛,這在綏陽鎮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近日,記者在鳳岡縣綏陽鎮石門村曬銀組的一個養殖場看見,40頭小牛長勢可愛,這是重慶大學畢業的三名學生養殖的,目前已投入資金27萬元。
2005年9月,他們三人同時考進重慶大學,專業分別是工商管理、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雖然不是同班同學,在幾次偶然相遇中,他們因為個性相投,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閆磊還來過鳳岡劉修進的家。網上觸發創業夢想他們一個叫劉修進,是綏陽鎮石門村曬銀組人,26歲;一個叫閆磊,山西省運城市人,24歲;一個叫王宏亮,四川省達州人,23歲。
2008年6月,他們三人都同時畢業后,一起外出打工,來到廣東的一家電器廠找到了工作。當年10月的一天晚上,劉修進在一次上網中,了解到山東省梁山縣養牛專業合作社的信息。由于他們工作踏實、能干,他們每人可以拿到月工資3000元。雖說每月有3000元的工資,可是,愛玩愛花錢是年輕人的天性,每月他們都成了“月光族”。
劉修進告訴兩個同學:一是牛的疾病少,風險小;二是牛是草食動物、飼養成本低,還是現代人追求的綠色食品;三是鳳岡農村生態環境好,家就住在農村,條件方便。劉修進在網上了解養牛的一些知識和市場前景,并了解到一名湖南的女大學生郭為波養牛的成功故事。那一晚,劉修進興奮得沒睡好覺,他萌發了回鄉養牛的想法,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閆磊和王宏亮。閆磊和王宏亮心生疑慮——我們一點養殖的經驗都沒得,能成功嗎?
第一個反對的是劉修進的父母,他們生活在綏陽鎮農村,有兩個孩子,劉修進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學校畢業后也沒找到工作,現在綏陽鎮的一所學校代課。聽到孩子一個月3000元的工資不要,卻要回來養牛,父母非常生氣,認為孩子的書白讀了,沒得“面子”。閆磊的父親是一名郵政工作人員,母親在家務農,聽說孩子要去貴州養牛,父母很不理解,還問他是不是在貴州農村談了對象;王宏亮的父親在家務工,母親在廣東的一家公司上班,同樣持反對意見。早有幾年前,劉修進家在農村是算富裕的,但是這些年父母送哥妹倆讀書,再加上母親生病,家里經濟比較困難。父母指望的是,孩子大學畢業后能找個體面的工作。
2008年11月,他們三人離開了繁華的廣東,來到了寧靜的鳳岡農村。三名大學生也非常吃苦,爭先干活,每天從早干到晚從不叫苦叫累,晚上休息的時候還要學習養殖知識。劉修進的父母把閆磊、王宏亮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全力幫助他們,通過租地和利用自己的土地種了30畝黑麥草、菊苣等牡草,幫助修建養殖場。為了節省資金,劉修進的父親劉運進像一名“工頭”,每天帶頭建養殖場,打地基、運材料、修公路……劉修進的母親每天除了為他們煮飯外,還要來幫忙打雜。
2009年4月,一期養殖場建設成功,他們到山東接受了養殖培訓,引進了40頭小牛。他們對自己的事業滿懷信心,下一步,還將用牛糞來養蟲子、用蟲子來養雞、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經過幾天的長途行程,4月22日,40頭西門塔爾、利木贊、三元雜交小牛“住進”了養殖場。他們的計劃是,現在養殖肉牛,等到時機成熟后,走自繁自養之路,成立養牛協會,帶動農戶養殖、辦肉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