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8 17:02: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三道水鄉:信貸“四兩”撥“千斤”
送走上門收購生豬的李師傅,三道水鄉鄧家坡村的田應華把出售18頭肥豬的萬多元錢遞給妻子后,跨上摩托趕到街上,要請鄉信用社主任寧乾安喝酒。他說,沒有信用社對畜牧大戶的支持,日子不會這樣富足。
三道水鄉是思南縣極為偏遠的一個鄉鎮,在思林電站的宏偉工程中,這里的部分農戶將舍小家被異地安置。而“思林電站上馬,三道水鄉怎么辦?”這一議題擺在黨政一班人面前時,憑借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畜牧業又作為內聯思林電站,外連構皮灘電站的主打產品,并在全鄉獲得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發展新路。
鄉信用社主動出擊,樂于為全鄉經濟駛入思林電站建設的洪流開通快車道。有了經濟保障,鄉黨委政府從品改著手加大畜牧業的 扶持力度,貸款5萬元在全縣率先成功建起了二元母豬擴繁基地,兩年的實踐,80%的農戶已經嘗到品改的甜頭,紛紛擴大規模,而今全鄉20頭以上的達122戶,最多一家養到83頭。
甕溪鎮:“山野”模式
輕風拂來,樹枝沙沙作響,林里一排排圈舍錯落有致。只見波爾山羊、南江黃羊、雜交山羊擠滿羊舍,群羊紛紛抬頭探望。主人劉國昌告訴記者,這是甕溪鎮山野牧業公司的一個飼養點。
問起劉國昌的身世倒有些好奇,放著一輛工程車不開,守著一個石場不干,偏偏來到這山頭與羊為伍,而他自有“如意算盤”,他認為自己技術是有的,產、供、銷有山野公司做,一年找個萬把塊錢,這種沒有市場風險的事誰都想干。
能讓劉國昌放心的是“山野”的模式。由公司引進種羊,以實物放貸方式投入給農戶喂養,并以保護價回收商品羊,農戶以羊抵貸,本金5年收回。公司提供技術服務,銷售按農戶81%、公司19%的比例分成。飼養管理出問題,由農戶負責,市場的損失,由大家承擔。一種利益,有兩種積極性推動,一年多的實踐出現了可觀的效益,2002年,全鎮存欄5580只,直接為農戶創收達155.5萬元。
這種職責明確、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公司+農戶”模式在甕溪鎮已得到根深蒂固并不斷輻射到其他鄉鎮。
塘頭鎮:園區帶動作用
在塘頭鎮堯民科技養殖示范園區內的下寨村柏樹林組涂顯聲家里,又一頭“大約克”下崽了。鄰里鄉親丟下農活爭相來到圈舍探望著11個小生命嘖嘖稱贊,面對著鄉親們的羨慕與疑問,涂顯聲告訴大伙:科學養殖就是好,園區建設就是好。在鎮畜牧干部的指導下,去年以來,他先后投入8000多元,改造圈舍123平方米,如今5頭瘦肉型豬健康成長并不斷取得豐收。
塘頭鎮既是思林電站建設的前沿陣地,又是電站需求的大后方,2002年以來,特別是思林電站前期工程正式開工后,該鎮狠抓機遇,搶占思林電站制高點,排除干擾增活力,千方百計樹品牌,響亮提出“一大道、兩園區、四品牌”的對接措施,而在這一戰略規劃中,堯民養殖園區的建設和畜牧品牌的樹立被列為重中之重。他們把重點放在抓品種改良和飼養方式改革上,先后投放小額扶貧貸款數十萬元,引進了80頭大約克和杜洛克種豬,由全村160多戶有養殖經驗的群眾喂養,并高標準高質量集中聯片改廁改圈150戶396間建設生態沼氣村。而鎮畜牧站的職工全部常年駐扎園區,強化技術服務。
有了園區的帶動,塘頭鎮畜牧業得到迅猛發展,2002年,全鎮生豬存欄49375頭,出欄41153頭,創造稅收23.4萬元,拉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邵家橋鎮:養殖也打特色牌
春江水暖,邵家橋集鎮上的仔鵝格外走俏,來自塘頭的孵鵝大戶吳家富告訴筆者,開春以來,孵棚一打開,產品全部供給了邵家橋,幾乎場場脫銷,很多百姓只好跑到家中預訂。與往年疲軟的孵化市場相比,和吳家富一樣,很多專業戶無不感謝邵家橋鎮特色養殖的舉措。
邵家橋鎮距離思林電站較近,通往電站的二級待建公路橫穿7個村,直達壩址,是電站建設中直接受益的鄉鎮之一,作為生活區建設,該鎮一直謀求著“開放活鎮,特色強鎮”的富民之策。1999年,一場家禽養殖的革命在全鎮掀起,他們先后從湖南懷化引進烏骨雞近10萬只,分發給農戶家中,分管副鎮長趙華還帶頭養殖2000多只,為實現全鎮三年淘汰本地雞與群眾一道共同奮斗。
沙槽村支書周志榮最早嘗到了養鵝的甜頭,去年他出欄93只,獲得3000多元。他告訴農民朋友,肉鵝的生命力強,耐粗飼,成本較低,周期短又實惠,是農民脫貧的*途徑。今年他又從市場上挑去了150多只。據鎮畜牧站統計,2002年,全鎮鵝出欄2萬多只,直接為農戶帶來經濟效益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