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3/9 10:02:00
來源:湖南工人報
閱讀數:
核心提示:
家境貧寒的譚健,高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在外漂泊了幾年,做過各種零活,卻始終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1998年,他回到家鄉開始養豬。如今,譚健的豬舍面積擴大到20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達到1000頭以上,年產值達到70萬元,年利潤達到30萬元,成為全市聞名的生豬養殖“狀元”。他也帶領全村養豬戶,一起奔上致富發財路。
從14歲起,譚健便對養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與父親到別人家,總愛到人家的豬圈里看看,一呆就是半天。業余時間,還找來大量的養豬、獸醫書籍自學。1998年譚健回到家里,看到村里一戶人家的整棟老屋(200多平方米)閑置,可以出租,而這時生豬的行情剛剛經過最低潮,他感到機會來了。他抓住時機,用低廉的價格將房屋租過來;沒有本錢,他又瞞著家人偷偷向朋友借了6000元;村委會對他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及時送來了養豬的信息和技術資料,并承諾幫他尋找銷售渠道,這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和信心。從此,他起早摸黑,養起了第一批50頭豬。而這以后,生豬的行情也正如他所料,一路看漲,他成功了。
談起養豬,譚健總是興高采烈,說起來頭頭是道。 譚健說:“養豬要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必須投入最小的成本來產生*的效益。”多年的摸爬滾打,從精心選擇仔豬,到科學配料,再到自己動手防病治病,他總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養殖方法,節約下來了不菲的成本。他說,養豬沒有別的,關鍵在于多動腦,勤動手。一是精心選擇豬仔,體質好,長得快,一欄豬長膘均勻。二是他自己動手治病防病。對于豬舍,他總是打掃得干干凈凈,經常消毒,豬發病從來都是自己醫治,節約下不少的成本。三是他搭配的資料以粗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為此,他得一天兩次到鎮上各家飯店拖來潲水,平時還抽時間種了3畝青飼料。
養豬也需要勤勞,譚健放棄休息時間,帶領全家人一心撲在養豬上,豬舍、飼料地團團轉,平時一天工作從早到晚超過15個小時,碰上豬生病,整晚守候是常事。正是出于這份對豬的愛護,出于這份勤勞,他養的豬外來收購者搶著要,搶著預定,從不擔心銷售問題。
同時,他積極發揮所長,影響和帶領周邊的村民共同致富。他無私地傳授自己的養豬經驗給鄉親們,在他的帶領下,本組村民養豬戶多在20頭以上,且都取得良好的效益。他對村組公益事業也尤為關心,村小學搬遷,他送去40套課桌椅;聽說村級道路要硬化,他第一個捐款1萬元;每年湘江防汛,他不論多忙,都要去參加巡邏查險,并送去飲料和食品;哪家的豬生病,請他,都是免費幫助治療;哪家的母豬下崽,首先想到的也是他……他年紀雖輕,但在村民中已享有不小的聲望。
如今,譚健的豬舍面積擴大到20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達到1000頭以上,年產值達到70萬元,年利潤達到30萬元,成為全市聞名的生豬養殖“狀元”。同時,他也帶領全村養豬戶,一起奔上致富發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