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3/9 9:54: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嘟……”昨日上午,在二七區侯寨鄉三李村北溝村民組的一個大溝壑里,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音響起,正在山坡上、林地里覓食的數千只柴雞,像接到緊急集合令似的,從四面八方飛跑到主人身旁,享受著主人提供的新鮮白菜、胡蘿卜、玉米、紅薯等食物。
“雞司令”的由來
這位利用雞的“條件反射”生理特點,對雞進行軍事化管理的“雞司令”名叫張二斌。說起“雞司令”的雅號,張二斌笑著說,這還得從2008年春節說起。
張二斌今年31歲,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家務農,沒有經濟來源,日子過得比較拮據。2008年春節,他城里的好友失業人員錢文杰和下崗的外甥黃玉東到他家玩,他們看到山坡上大片的樹林,便想,何不利用林地搞生態散養柴雞呢?于是,他們一合計,東借西湊10萬元,于4月份購買了5000多只柴雞苗,在村里辦起了“綠色生態雞養殖園”。
由于在林下養殖的雞活動量大,吃的主要是新鮮雜草、蟲子等天然飼料,長勢喜人。張二斌和他的兩個伙計整天與雞在一起,指揮著它們上山坡、下溝壑覓食。到了秋天,山坡上的柿子樹掛滿了熟透的柿子,雞就飛上樹枝叨柿子吃。晚上,成群結隊的雞就在樹上棲息。到了白天,張二斌就像一位調動千軍萬馬的指揮員,只要哨音一響,數千只雞就會立即招來,“雞司令”也由此得名。
百折不撓奔富路
林下養殖并不是那么簡單。2008年5月的一天,正在林間覓食的只有一個來月的雞仔,受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侵襲,一下子淋死了300多只。
張二斌看著大片的死雞,心里難受極了!為了防止再有雞仔生病,他和伙計們分頭行動,找獸醫站咨詢,上網查詢,還到新華書店買來《雞病防治》、《綠色生態散養技術和病蟲防疫》等書籍反復研讀。平時,注意不斷摸索總結經驗,一點一點地記在筆記本上。發現毛色不好、身體發育不好的雞就淘汰,對生病的雞及時隔離,還按時打疫苗預防各種疾病。
同時,根據季節變換進行防寒。為提高產蛋率,進入冬季后,張二斌和伙計們每天6點就起床,到深溝里的老井中挑水,為正在下蛋的母雞喂井水,幫助母雞恢復體能。
“將近一年,俺嘗夠了甜酸苦辣!”指著滿山遍野毛色鮮艷的柴雞,“雞司令”張二斌深有感慨地說。
政府扶持增信心
“由于俺發展林下生態養雞,二七區農經委已給俺發放補助獎勵金9000元,并免費提供多種疫苗,經常來進行技術指導。加上這些雞是吃雜草、害蟲等長大的,雞蛋賣得價格高,收入可觀。”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二斌喜滋滋地說。
隨著生態林業建設工程的發展,二七區林地面積逐年增加,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用于扶持林區居民發展林下經濟,對符合條件的林下種植、養殖戶給予扶持和獎勵。目前,全區已發展林下養殖畜禽12萬多只,使不少像張二斌這樣的農民的錢包逐漸鼓了起來。
談起今后的發展思路,張二斌自信地說:“政府政策好,俺明年要以生態養殖園為主打品牌,成立合作社,發展農家樂,解決林下土地資源閑置、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失地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